理財智慧:放款認購新股證券行風險低

理財智慧:放款認購新股證券行風險低

新股招股活動所凍結資金的總額,並不能反映新股的真正需求,因為新股的真正需求,會被槓桿借貸活動所扭曲。
通常一隻新股招股,證券公司會先看市場反應,才決定是否提供孖展借貸,借出資金供客戶去認購新股。而有關借貸成數,主要視乎新股招股的市場反應。例如證券公司若預計新股認購超額10倍以上的話,便會借出9成資金,客戶則要支付1成資金,那麼按照超額倍數分配新股之時,客戶只會獲得所申請股份最多十分之一。正因為客戶已繳付一成資金,足以全數繳付所獲認購的股份,那麼剩餘的款項便全數由證券公司收回。

超額倍數愈高愈妙
由於所借出的資金不經客戶的手,而最後資金回流之時,亦直接回到證券公司口袋之中。在整個過程之中,證券公司所承受的風險極為有限,但借出資金所收取的利息,便成為證券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如果超額倍數少於10倍,但借出資金亦達9成,會有甚麼問題?結果在分派股票之時,連借出的資金部份也變成股票。如果新股上市之後股價下挫,而客戶又沒有及時償還有關貸款,那麼證券公司便要承擔損失。因此,一些並不熱門的新股招股,證券公司未必肯借出資金供客戶進行槓桿認購新股,又或者所借出的成數會很小。
考慮到風險的問題,新股認購超額倍數愈高,證券公司所承擔的風險就愈低,而在利息收入豐厚的誘因下,證券公司就愈樂意借出孖展,結果認購新股超額倍數就愈高。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