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胡說尊稱教士為Reverend必須連名帶姓,例如theReverendPeterPan;其實只說ReverendPan即可,今擲下《華盛頓郵報》報道給你學習。
來示由一位RamLau用美國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電郵發出,副本寄本報負責人,意思當然是叫他們把濫竽充數的古某炒了。這類明槍暗箭,好處是不必負責就可收中傷之效。反正RamLau錯了,根本沒有人理會。孔子之徒說只有君子之過才如「日月之食……人皆見之」。
《華盛頓郵報》稱呼一教士為ReverendSharpton,只說姓,不連名。這使我想起香港傳媒聲討地政局長孫明揚的填海計劃期間,「孫公輕諾寡信」之類文字盈千累萬,殊不知「公」是「尊老之稱」(《漢書‧溝洫志》顏師古注)。孫明揚既是寡信輕諾之徒,你尊他甚麼?論文字,我不會向新聞記者學習。
中文沒有權威的稱謂詞典,英文卻有:Debrett掇CorrectForm是也。這本詞典以theReverendJohnSmith為例,強調Theform涆heReverendSmith?or淯everendSmith?isincorrectandshouldneverbeused(ReverendSmith這種寫法不正確,決不可用)。即使通俗的LongmanGuidetoEnglishUsage,都說Itisnowcommon,butstillincorrect,towritesimplyRevSmithandtospeakofReverendSmith(ReverendSmith這寫法、說法,今天頗為通用,但仍不正確)。
當然,RamLau可以繼續用《華盛頓郵報》否定我的文字。因為他只是無數RamLau中的一個Ram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