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又到交稅季節,銀行推出的貸款計劃五花八門。消委會研究了十五間銀行推出的稅務貸款計劃,發現銀行廣告有誇大之嫌,例如免息貸款根本需要同時借另一筆高息貸款,特低息率也只是假設了最理想的情況。消費者在參加計劃前,應詳閱條款,並緊記在市場上「格價」。
消委會合共研究了十五間銀行推出的二十二個稅務貸款計劃,發現稅貸廣告所標榜的特低息率,通常是假設了最想理的情況,而未有清楚指出影響借貸支出的因素。
銀行另一項吸引交稅人士的便是免息貸款,但這種貸款可能含有誇大成份,消費者需要同時借一筆較高息的貸款。
此外,視乎個人財務狀況而釐定的「個人化息率」是今年稅貸的特色,消委會調查人員以相同的資料向三間提供這種服務的銀行查詢,由於評估客戶信貸級別的方式各有不同,所獲得的實際年利率相差達百分一點五四。
有一個標示實際年利率低至4.1%的廣告,其計算是以十二個月還款期,手續費每年1%為準,但該計劃在其他還款期徵收手續費較高,相對提高實際年利率,例如六個月達6.49%。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在參加稅貸計劃前,必須詳細了解廣告宣傳內容的意思,並查詢所有細則。比較不同銀行提供的息率也十分有用,尤以包含利息及手續費等因素在內的實際年利率,最宜作為比較信貸計劃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