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勢:要順勢入市亦要居安思危

投資論勢:要順勢入市亦要居安思危

最近收到一位署名「林」的讀者來信,提出一條頗有意思的問題,值得在此與讀者們分享。林讀者的問題是:經常聽到專家說要順勢入市,但他們所建議的卻往往是待美元反彈回某某價位才趁高沽售。若在美元反彈時才沽出,豈非逆勢而行,與他們所倡議的順勢入市背道而馳?

也許,我可以在此越俎代庖,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替他們解答一下。
所謂順勢入市,是指認清楚大方向後再順勢而行。譬如今日的市況,美元偏弱是公認的大方向,入市的大原則便是沽售美元,切不可逆勢博美元反彈。當然,美元未必一定會插水式向下,其間可能出現一些小反彈,形成反覆下滑的格局;而對於不願冒進的投資者而言,待美元反彈之際才入市拋空,感覺會較安全些。

入市位有根有據
專業人士一般會向投資者建議待某些價位才入市,而這些價位自然不是胡亂杜撰出來,而是根據圖表所顯示的阻力位或支持位提出。
舉一個例子,歐元升越1.20美元後,強勢更加肯定。從圖表觀察,1.20是不應失守的支持位,而歐元現時已升至1.22美元中位,那麼分析家便可能會建議投資者待歐元回吐至1.2050才吸納,並把止蝕位設定在1.1980。如此一來,由於歐元在跌回1.20中位時,上升軌保持完整,在該些水平買進歐元,便不算是逆勢吸納,只是等候較佳的價位入市而已。未知以上的例子,能否釋除林讀者的疑團?
言歸正傳,說回上周滙市。上周的頭號大事自然是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議息結果。息率沒有變動已是市場意料中事,投資者所關心的是聯儲局會否撤回之前有關「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低息率」的承諾。最終的結果是聯儲局再次重申同一承諾,只是淡化了通縮的威脅。聲明對扭轉美元弱勢幫助不大。

美元暫易跌難升
不過,上周更值得留意的是國際清算銀行的一份報告。報告透露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大舉自英美市場撤回資金,令市場更加憂慮美國龐大的經常帳赤字缺口如何填補。美元在報告發表後亦聞訊下挫,兌多種主要貨幣皆再創多年新低,歐元亦幾乎日日刷新紀錄新高位。
事實上,美國近期發表了無數強勁的經濟數據,市場皆視而不見,反而一些並非太劣、只是較預期遜色的數字,卻一再成為市場力壓美元的借口,可見市場對美元的悲觀情緒已是一面倒傾斜。當然,龐大的雙赤、伊拉克戰後的善後問題,皆是美元的死穴,更何況美元息口正處於45年低位,除了較日本和瑞士為高外,與其他國家相比則已處於劣勢,沽美元成本低廉,更助長了美元淡友的氣燄。
美元短期確實欠缺大幅反彈的條件,但美國會否任由美元下跌,卻是一大疑問。資金若不斷流失,所引起的骨牌效應,並非美國經濟所能承擔,此所以筆者提出了美元長線不可過淡的看法。
雖然我不贊成逆勢買美元,但沽美元時最好仍抱着「摸着石頭過河」的心態,千萬不要忽略了投資風險。在投資市場,又有甚麼事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呢?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