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腹子自幼心靈受創 受虐待變暴君

遺腹子自幼心靈受創 受虐待變暴君

薩達姆.侯賽因(SaddamHussein)逃亡八個月終於落網。這個統治了伊拉克超過二十年的一代梟雄被捕,仇者快,親者哀,人們對他的評價就是如此兩極化。當伊拉克人上街鳴槍歡呼他被捕時,一個阿拉伯電視台選舉「最偉大阿拉伯人」,提名榜上,他就榜上有名。

伊拉克人恨侯賽因,因他殘暴極權統治國家;而他走上極權之路的起點,跟他落網沒落的終點一樣,都是在他的家鄉提克里特。有心理學家認為,侯賽因性情喜怒無常,殘忍嗜殺,心態錯綜複雜,全都跟他在這個伊北城鎮的出身和少年經歷有莫大關係。

歷多次暗殺狐疑不信人
1937年4月28日:
侯賽因在提克里特一個貧窮農戶出生,是個遺腹子,自小跟着舅父海拉拉。他三歲和母親團聚,但後父常常虐待他,令他弱小心靈受創。不過,就像納綷德國的希特拉小時候被父虐一樣,這番遭遇使他養成殘暴冷漠的性格。
侯賽因畢身的憾事之一,是被巴格達軍事學院拒諸門外。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毅然投身革命事業,從此改寫一生。
1957年:
他加入復興社會黨,參與推翻費薩爾王朝行動。
1959年:
他參與暗殺領袖卡西姆失敗後流亡海外。
1963年:
他重返巴格達,在黨內急速冒起,未幾復興社會黨失勢而入獄。
1966年:
他隨着復興社會黨捲土重來,自此扶搖直上。
1979年:
他當上總統後,立即進行清算異己,鞏固權力。
在政壇上經歷多次政變和暗殺,練就他狐疑不信人的性格,以絕不手軟對付政敵和異己的專制領導手段來保住權位。伊拉克流亡外交官員一針見血地說:「侯賽因是個獨裁者,不惜犧牲國家利益,只求保住他在巴格達的權位。」
侯賽因反對西方和以色列,深受舅父海拉拉的影響腦裏,全是大伊拉克理念。海拉拉參與反英國殖民統治,從小向他灌輸必須學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及打敗十字軍佔領耶路薩冷的阿拉伯英雄薩拉丁。

崇拜邱吉爾
已故的前蘇聯大獨裁者史太林和英國首相邱吉爾,都是侯賽因最崇拜的英雄人物。雖然他無法跟史太林這樣政治家相提並論,也不像邱吉爾是個大文豪,但他也熱衷寫作,曾出過三本書,包括愛情小說《薩比芭與國王》和最近出版的《男子漢與一個城市》。這三本書均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研究侯賽因心態必讀的著作。
1980年:
侯賽因是個機會主義者,利用每個有利機會來鞏固權力,窺準美國和西方對伊朗的仇視,發動兩伊戰爭,爭取美英兩國向伊拉克提供武器及生化武對付伊朗。
1990年8月2日:
他發兵侵吞科威特,但千算萬算,卻因計算錯誤,滿以為侵略科威特,便可製造既成事實,用石油挾制西方,但這着卻令他自此成為美國的宿敵,埋下喬治布殊上台後要為老父報仇,誓要把他攆下台的火藥引,弄得自己引火自焚。

獲提名最「偉大阿拉伯人」
伊拉克人對這個獨裁領袖,敢怒而不敢言;美國對他恨之入骨,誓要除之而後快。但阿拉伯人對他既愛且怕,怕他野心勃勃,但愛他敢於跟美國和以色列對着幹,不少人更視之為英雄。
2003年12月:
在全球有一億三千萬觀眾的阿拉伯電視台MBC,上周開始「最偉大阿拉伯人」選舉,他和恐怖大亨拉登就都獲得提名。
綜合外電/英國廣播公司/英國《星期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