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業務比重 5年後降至一半<br>現代貨箱今年貨量升一成

本港業務比重 5年後降至一半
現代貨箱今年貨量升一成

【本報訊】九龍倉(004)旗下現代貨箱董事總經理祈天順透露,該公司今年在葵涌貨櫃碼頭處理400萬個標準箱,吞吐量升逾10%,遠高於葵涌碼頭2%的整體增長。隨着內地貨量不斷增加,現代貨箱將加重內地碼頭的投資,他預期5至6年後,香港業務所佔盈利及吞吐量比重,將由目前90%降至50%。

美林證券最近發表研究報告看好深圳碼頭,並指現代貨箱的主要業務集中香港,不及招商局(144)、中遠太平洋(1199)及和黃(013),可以把握內地碼頭的增長機會。

投資內地唔怕遲
祈天順接受訪問時回應說:「現代貨箱可能是內地碼頭的遲來者,但未來一定佔有較大份額。」他強調內地碼頭發展潛力龐大,但「有心唔怕遲」,即使未能投資第1期,亦可以投資第2、3期。
目前,現代貨箱有份投資的深圳蛇口、赤灣、大鏟灣及蘇州太倉港,預算可處理共2100萬個標準箱;若成功投得大小洋山項目,將增至2500萬箱。
祈天順估計,5至6年後,來自本港碼頭的盈利及吞吐量,將由現時90%降至一半;10年後再跌至三分一,屆時香港及內地碼頭吞吐量,分別為500萬及1000萬個標準箱。
他表示,現代貨箱主力發展珠三角及長三角的碼頭,上月落實投資的蘇州太倉港,可應付來自江蘇的貨源,該碼頭可處理600萬個標準箱,2017年全部竣工,首期由現代貨箱與中遠合營,各持股50%;2至3期則與蘇州市政府合營,現代貨箱持股七成。

太倉分流滬貨源
太倉港將與上海大小洋山港產生協同效應。
他解釋,目前所有來自長三角的貨物都經上海出入口,對上海陸路系統造成負擔,蘇州碼頭的發展,正好發揮集散的功能,遠洋貨物經上海大小洋山出入口後,可經太倉港運往內地,兩個港口提供一條龍服務;運往台灣、日本及南韓等鄰近國家的貨物,則可直接由太倉港出口。
他相信上海將於明年中,為大小洋山港引入外資事宜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