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醫學界十一年前開始,向心血管病患者推廣有助減低死亡率的「心臟復康計劃」,但歷來每年只有約半成入院病人參加,比率較北美地區低八成。
瑪嘉烈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劉雪婷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去年入院的心血管病患者中,只有百分之六點三,即約四千二百人參加該計劃,僅比九七年增加半個百分點。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劉柱柏表示,參加比率低主因是部份醫護人員認為這類心臟復康計劃不重要、資源不足及病人無暇參加,但外國研究指出,病人參加這類計劃後死亡率及再入院比率,都較沒有參加者少兩成半。
心臟復康計劃分四個階段,首階段主要是治療,另外三個階段的核心是透過教導病人改變飲食習慣及做運動,以提升健康水平。
今年五十四歲的吳先生,九四年打麻將時突然心臟病發,其後證實患上冠心病,三年前進行心臟血管「搭橋」手術。
花名叫「亞洲鐵人」的他患病前熱愛運動,體能良好,但手術後不敢做運動,但自從參加復康計劃,戒吃肥膩食物後,還可連續行山六、七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