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被視為澳洲獨有的動物,但中美科學家最近在中國遼寧省,發現了一具迄今最古老的有袋動物化石,顯示亞洲可能才是袋鼠的祖先發源地。
美國《科學》雜誌周五報道,這具化石約老鼠般大小,長十五厘米、重約三十克,生活在距今約一億二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比科學家此前已知的最早有袋動物還要早一千五百萬年,現已獲命名為「中國袋獸」(Sinodelphysszalayi)。
這具化石是由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華裔科學家羅哲西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科學家季強,在遼寧凌源市熱河生物群發現。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胎盤動物「始祖獸」化石亦是在熱河發現。今次發現顯示袋鼠和樹熊等有袋動物,早在一億二千五百萬年前已開始從胎盤動物中分家,成為哺乳類動物的旁支,比原先估計早了五千萬年。
羅哲西表示,暫時未能確定「中國袋獸」是現代有袋動物的直系祖先還是遠古親戚,「但可以肯定牠是現代有袋動物爺爺輩的祖先」,為研究有袋動物的起源、早期進化和生活習性提供重要線索。
羅哲西說:「這個時候正值恐龍雄霸地球,動物要尋求轉變才可生存。」「中國袋獸」的手腳分別有手指腳趾,而且手腕特別有力,非常適合攀爬,顯示牠們可能慣於爬樹躲避恐龍追捕。另外牙齒分析顯示牠們是以昆蟲為食。
他指出,這顯示有袋動物應源於亞洲,其後傳至北美,再南移至南美和澳洲等地。現今的有袋動物亦大部份生活在南半球,反而在北半球早已絕種;現今唯一可在北半球找到的負鼠,是近代才移居回去。
美聯社/新華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