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替未成年者下注<br>11歲前賭博賭癮難戒

勿替未成年者下注
11歲前賭博賭癮難戒

【本報訊】父母好賭,禍延後代。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心理服務組總監梁國香表示,不少年幼開始賭博的人是在家人及親人帶引下參與,而十一歲前開始參與賭博的人較難戒除賭癮,她呼籲成年人切勿替十八歲以下青少年下注。
梁國香昨日出席香港電台實況電視節目《賭海迷徒》的宣傳活動時表示,很多賭徒相信自己有必勝秘方,以為有自制能力,腦海中只記着贏錢的經驗,漸漸形成錯誤思想,不知自己已步入病態。

應向子女解釋賭害
梁國香續說,很多幼時參與賭博的人,都是在家人或親人帶引下參與,賭癮特別難戒,「有啲媽媽抱住個仔去賭,以為細路仔好lucky,叫個仔摸隻牌,絕對唔係正確態度。」
她呼籲家長向子女解釋賭博的害處,若發現子女突然動用大筆金錢而沒有解釋,就應主動了解;成年人亦不要替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下注,以免鼓勵他們參與賭博。
現年三十八歲,在懲教署工作的盧先生,自小跟家人一起賭博,後來到非法賭檔豪賭,結果輸了近百萬元,要賣樓還債,「嗰時覺得今日贏得,聽日都會贏,一贏錢就即時洗晒,輸錢就借錢、碌卡。」

病態賭徒為子改過
二○○一年,其妻在親友反對下,為這位「爛賭」老公添下幼子,盧先生才驚覺二十年來有負家人,「會唔會有一日兩仔爺一齊賭馬、打麻雀、過澳門?我愈諗愈痛苦,好想改變。」他因而決定痛改前非。
盧先生去年十月與友人阿釗、釗嫂及宋偉業成立病態賭博防治會,義務接聽賭徒的求助電話,協助他們戒賭,查詢可電:82038148。
為了增加大眾對病態賭徒的了解,香港電台與民政事務局製作了真實個案改編的實況劇《賭海迷徒》電視節目,逢星期六晚上七時三十五分,於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