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被借用拍攝電影《星願》、傳聞發現本港第一棵洋紫荊樹,位於薄扶林的逾百年歷史建築物伯達尼修院,將改建為演藝學院第二校舍,並於二○○五年正式啟用。
伯達尼修院建於一八七五年,由巴黎外方傳教會奧塞神父興建,修院的教堂頂部建設了仿十三世紀法國哥德式的支柱,裏面的拱形圓頂則參考中世紀的建築風格。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蘇包陪慶昨午主持復修動土儀式,復修工程包括於教堂牆上安裝原來彩色玻璃窗的複製品。
演藝學院校長盧景文承諾會保留修院本來的文化風貌,復修工程完成後,伯達尼修院及毗鄰的牛奶公司前牛棚,將會用作演藝學院轄下電影電視學院的表演場地、教室及圖書館。地下酒窖將變成博物館,介紹鄰近村落的歷史,為公眾人士及遊客提供新景點,而小教堂則會於周日作宗教活動之用。
蘇包陪慶形容伯達尼修院是香港的鑽石,復修工程是對這顆鑽石重新包裝。西九龍藝術區設計比賽亞軍得主建築師廖宜康(前港英高官廖本懷的兒子)監督復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