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促港把握優勢吸引國際商賈<br>放寬外資限制印度勝中國

滙豐促港把握優勢吸引國際商賈
放寬外資限制印度勝中國

【本報訊】中國及印度市場是滙豐控股(005)未來5年發展藍圖的增長引擎,滙豐銀行行政總裁麥雅文表示,目前,滙豐在印度的外資銀行市場佔有率約10%,相信當地很快會放寬外資行持有本土銀行權益上限,由49%增至74%。

將於本月底退休的麥雅文指出,過去5年在通縮及經濟衰退環境中,要維持本港收益持續增長,是他加入滙豐35年以來,面對的最艱辛挑戰。但他深信香港仍有獨特優勢及秀麗前景,具備條件發展為優質品牌林立的國際都會,吸引內地富裕及中產階層、海外華僑以至國際商賈來港定居,成為中國的紐約。

內地貸款港入帳
滙豐剛入股印度零售銀行UTIBank14.71%權益,他說現時外資行只佔當地市場6至7%、參股本地銀行上限為49%,但由於印度政府積極引進外資,將國有銀行私營化,估計很快會放寬外資行持有股權限制。
單從銀行業發展空間來說,他同意印度開放市場的步伐較中國快,若只計算在中國境內入帳的業務,未來10年印度對滙豐的盈利貢獻,料仍領先中國。但在中港經濟融合下,很多由內地商務投資帶動的貸款,可能在本港入帳,而且中國市場規模及潛力宏大,語言文化較官方語系達14、15種的印度城邦更為統一,外資行要從長線角度拓展中國市場。

品牌取勝莫鬥平
滙控主席龐約翰早前發表演說指出,香港應參考瑞士並從其「品牌」成就中獲得啟發。麥雅文表示,香港是全球少數真正國際化的都會,定位不應以價格而以品牌價值來戰勝對手,透過吸引中外富裕階層、商賈來港定居聚積財富,情況就如以零稅率優待旅客的中東杜拜一樣。
儘管近年有不少抱怨香港失色的言論,但他認為香港仍然是「uniqueandbeautifulcity」(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惟當局需繼續加強環保、淨化空氣及提升衞生水平。

亞太收購視機遇
過去逾30年,滙豐由地區小型銀行,發展成國際大銀行,他指出,米特蘭及HouseholdInt'l兩項收購令滙豐脫胎換骨,集團會繼續留意增值式的收購機會,亞洲區受監管條例及銀行規模所限,所能提供的收購機遇不多、涉資金額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