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魚蛋水銀含量難估計

街邊魚蛋水銀含量難估計

市民除了食新鮮海產要小心外,即使在「街邊篤魚蛋」也要格外留神。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出,不少香港人有食街邊魚蛋的習慣,但魚蛋的製法各有不同,以前多數用鯊魚、牙帶魚等含高水銀量的魚肉,混合攪碎而成,現在很多則改用魚膠粉混合不同的魚肉製成,含水銀和重金屬量很難估計。

港人嗜魚標準應更嚴
有鑑於政府過去並沒有針對這種普羅市民的飲食習慣,進行相關測試,他建議政府應抽取街邊魚蛋檢驗當中所含重金屬量,一切小心為上。
陳竟明又認為,有關食魚的標準在香港應更為嚴格,「香港標準都應該定得strict(嚴格)啲,因為香港人食海鮮食得太多。」

美國各州份標準有別
他又指出,美國不同州份對食魚量的標準其實不同,特別是近湖或海的州份,如明尼蘇達州、密西根州的標準,是建議每周吃不多於七安士魚,而新澤西州的標準則為每周不多於八安士,反映出當地實際情況。但他強調根據FDA的測試,吞拿魚的含水銀量並未超標,因此孕婦和兒童只需要注意少吃,而不是完全不吃。
本報記者

《市民反應》
凌小姐(金融業):「我好少食吞拿魚,所以唔擔心會影響健康,但我都會勸朋友食少啲。」

柯小姐(營業代表):「食吞拿魚多數食罐頭,孕婦食少啲含水銀嘅吞拿魚,都好合理嘅。」

蕭小姐(市場推廣):「我諗我會食少啲吞拿魚,以後揀吞拿魚罐頭時,都會留意有關的食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