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公開招股在昨天正式結束,究竟認購超額多少倍還未能確定,據市場人士估計,今次本地認購中國人壽的資金將超過二千億元,並極有可能超過九七年北京控股招股時所創下的二千一百多億元紀錄;若再加上長城汽車及福建紫金礦業招股的熱烈反應,近期香港金融市場、股票市場的確出現科網股泡沫爆破以後罕見的熱鬧情況、罕見的亢奮情緒。
雖然本地金融市場出現久違了的熱烈情緒、出現散戶紛紛入市的場面,但我們認為今次熱潮跟二千年時的科網股泡沫及九七年時的紅籌泡沫不同,今次的新股認購熱潮並不是一種「非理性亢奮」,而是反映資金不斷流入香港、反映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現實情況。首先應該看到,近期招股的幾家內地企業的市盈率雖然都不算低,但跟那些毫無業績、毫無盈利的科網股比較,這些企業都是有相當規模、有實際業績及盈利表現的。也就是說,這次投資者並不僅僅是在買一個虛擬的概念、並不僅僅是在湊一次熱鬧,而是在購買一些有實際業績及前景支持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即使因為日後市況逆轉而股價下跌,也不會像過往的科網股那樣在短時間內暴跌八、九成,甚至變得一文不值。
此外,目前香港正處於前所未見的低息環境,銀行存款利率已接近零,即使借貸利率也處於極低的水平;這些都是九七年或二千年時所沒有的基本有利因素。誰都知道低息對投資市場是有正面刺激作用的,在低息加上熱錢不斷流入的情況下,股市成交暢旺、新股認購反應理想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不能算是甚麼「非理性亢奮」。
我們更認為,新股特別是內地有實力企業在港招股反應熱烈將有助鞏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及角色。不管是倫敦、紐約或香港,任何金融中心的最重要作用都是為企業融資及籌集資金。近期多家內地企業上市集資反應理想,充份顯示香港是個有效及有力的融資及集資渠道,可以很方便的為企業籌集資金。這樣下來,將有更多內地企業包括有實力的企業選擇來香港上市集資,而當香港的金融市場聚集了愈來愈多優質中國企業時,便會產生一種良性循環,吸引更多企業、更多想投資中國企業的資金來港。到時候香港作為亞太金融中心、中國金融中心的位置將會更穩固、更難被其他城市取代。
(圖)中國人壽公開招股,出現散戶紛紛入市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