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文華酒店的餅店看到一盤暖暖黏黏的甜麫包,模樣極像英倫特色轍爾西包Chelseabun。買了兩個跟老友記懷舊分享,果然味道不錯,其實遠比劍橋鎮老餅家Fitzbillies馳名製作的轍爾西包好吃得多,只因劍橋的男生嗜甜,老餅家的轍爾西包投其所好,也就甜掉了牙。
文華酒店那款他們不叫轍爾西包而叫肉桂甜包Cinnamonbun,據說因為是應節,用上了肉桂香料之故。聖誕糕點多以提子乾、蜜餞無花果之類作材料,肉桂是自然配搭。事實上,轍爾西包也有用肉桂粉,甚至摻合豆蔻、薑粉等混合香料的版本。咱們的菠蘿包有菠蘿包的傳統模樣,墨西哥包、雞尾包等,也是各有各的傳統模樣,人家的轍爾西包也有它的傳統模樣。難以一句話形容出來,但一解釋其製法就馬上想見得到。
首先用麫粉、糖、牛油、雞蛋、牛奶、酵母(yeast)搓成麫糰,發大之後壓平成約半吋厚長方形的一塊,塗上溶解的牛油,灑上混和了香料的金黃幼砂糖及提子乾,然後捲成捲蛋餅模樣的長筒,用刀切成一段段,切口向上,肩輕碰肩地密密排在烤盤中(但不要緊擠得像沙甸魚),發大之後,以暖和的蜜糖抹面,在焗爐烤熟,成「連體」但可用手掰開的一片。稍涼後可再抹一層蜜糖,於是達到香、暖、黏、甜的效果。
冬日圍爐下午茶,轍爾西包再適當沒有了,當年吳爾芙的BloomsburyCircle談詩論文,這就是點心。若有人不辭勞苦,隔夜發麫,清晨烤成,作早點亦屬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