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打破超級巿場變相壟斷的局面,港九藥房總商會近日獲得不同貨品供應商首肯,答允提供價錢更低的個人護理用品,應付超市的連環減價攻勢,事實亦證明奏效。根據本報進行的價格調查,超市不少特價貨品較藥房正價貨品還要貴,若同樣以正價比較,部份超巿貨品更比藥房的昂貴近七成。有藥房商人踢爆超巿往往將售價標高後再提供優惠,顧客可能會「因平得貴」。 記者:黎國強
本報根據消費者委員會今年中公布的超巿價格比較調查中所列出的個人護理貨品,到超巿及多間藥房「格價」,發現超巿不少特價貨品比藥房的正價貨品還要貴,若以正價比較,價錢更高,以強生嬰兒倍護潤膚露五百毫升裝為例,超巿正價售四十九元七角,百佳近日以特價二十九元九角發售,但藥房沒有特價也只售二十八元,同是正價比較,超巿價格比藥房高出近六成六(見表)。
在新界和九龍均開設分店的冠生藥房有限公司老闆方齊然表示,超巿慣例會向產品供應商徵收「上架費」或「宣傳費」,所以同一個批發價,超巿變相可以用較低的價錢入貨,不過,批發價的差額未必會轉化到貨品零售價上:「雖然超巿經常話有特價或者『至抵價』,但其實好多時係吊高個價錢先嚟減,例如皇冠厠紙,超巿原價要成四十蚊,特價期大概賣三十蚊,我哋正價先係二十六蚊。」
北角長康藥房負責人何德聯說:「除咗個人護理產品外,我哋售賣嘅傷風藥、必理痛等藥品一般都比超巿平。」
不過,面對超巿標榜特價或「至扺價」招徠顧客,小本經營的藥房紛紛急謀對策應戰,港九藥房總商會近日多次約晤供應商,要求得到「平等待遇」。
身兼該商會理事長的方齊然說:「我哋近日同供應商開會有共識,如果超巿做特價做得低過批發價,會提供臨時嘅特價貨畀我哋應戰。」
代理P&G個人護理產品的香港信生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徐國才表示,超巿減價是一種巿場策略,該公司對超巿和藥房供貨會一視同仁:「大家都知超巿會收上架費,我哋會以其他方法去支持番藥房,例如加強藥房嘅正貨商形象宣傳,未來我哋會再同藥房協商,睇吓重有咩嘢方法平衡超巿特價策略。」
惠康超級巿場巿務拓展經理趙敏表示,超巿營運成本較高,但可提供一站式購物,環境較寬敞舒適,反觀藥房可能會售賣水貨。
百佳發言人表示,並沒有提高價錢才推出優惠,消費者發現百佳「黃牌」貨品售價較其他零售商高,可獲雙倍差額奉還。
屈臣氏發言人則說,該公司設有「格價小組」,每日調整價格至最抵,否則消費者可獲奉還雙倍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