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受訪者賭波 部份曾借高利貸<br>4100中學生界定病態賭徒

4%受訪者賭波 部份曾借高利貸
4100中學生界定病態賭徒

【本報訊】賭波規範化推行逾四個月,一項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四點一受訪的十八歲以下中學生有參與賭波,其中百分之五更曾借高利貸下注,接近兩成半有賭波習慣的中學生面對賭博問題的困擾。若以全港四十萬名中學生推算,即有四千一百名學生可被界定為問題賭徒或病態賭徒,情況令人憂慮。 記者:盧文烈

監察賭風聯盟今年十月成功訪問了四十五間中學,共五千一百七十五名十八歲以下的中學生,發現有百分之四點一受訪者有賭波,當中有七成更是在八月份賭波合法化後才參與賭波;而受訪的賭波學生中,一成六曾借錢下注,部份更向高利貸借錢賭博。

最高下注三千元
調查又發現,賭波主要是男性活動,但也有一成半女學生賭波。他們平均每周下注三次,最多每周下注五十次,每次平均投注七十多元,但有個別個案曾最高下注三千元。賭波學生多是透過十八歲以上的朋友代買,其餘則包括親身到投注站,或透過互聯網、手機短訊及電話下注。
此外,聯盟又使用國際常用的賭博問題量表,了解賭波學生是否面對賭博問題的困擾,發現四分一賭波學生正受情緒困擾,百分之七點八可被界定為問題賭徒,百分之十七則可被界定為情況更嚴重的病態賭徒。被界定為病態賭徒的學生中,三成八曾向高利貸借錢賭波。

促政府遏止賭風
聯盟發言人蔡志森昨在記者會上表示,有關調查結果令他們非常憂慮,認為馬會及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應為賭風蔓延而負上責任。他促請馬會停止所有鼓吹賭博的宣傳,政府應落實承認,盡快制訂有關賭波的實務守則。
正在北京訪問的何志平說,鑑於青少年參與賭波的問題嚴重,政府才推出足球博彩規範化,抑制賭波活動,而有關條例最近才實施,是需要時間推行教育。他強調,暫時無數據反映賭波規範化後的成效。
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政府與志願機構合作開辦的兩間病態賭徒輔導及治療中心,由今年十月中投入服務至上月底,共接獲六百八十個要求電話輔導的來電及二百零六個面見求助個案。
現時多個志願團體提供賭博問題的輔導熱線,包括工業福音團契問題賭徒康復中心(27487207)及循道衛理中心(286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