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寫愛情小說,可以安排浪漫永遠、至死不渝的愛情。如今蠢蠢欲動寫懸疑和偵探,一來是滿足一己的morbidcuriosity,二來可安排好有好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結局來安慰自己。
1993年一宗石硤尾輔警吳家永被殺及搶槍案,哄動一時,事隔八年O記邀請一名懲教署職員陳文星協助調查,2003年8月拘捕他。據報道,陳文星曾承認現場撿獲的一些證物屬他所有,但後來又指是在壓逼下才逼於無奈承認。到底真相如何,在陳文星的戲劇性自殺之後,這宗殺警案再度成為一宗懸案。
世上的懸案可不少,原來2001年《讀者文摘》曾列出「亞洲五大通緝犯」,希望透過四百七十多萬讀者能為一些轟動的懸案找到一絲線索。
五大通緝犯之首為「名嘴鄭經翰遇襲案」的兇徒,當年警方及電台分別懸紅一百及三百萬緝兇,結果還是沒有答案。
1996年資深傳媒工作者梁天偉在《凸周刊》遇襲,各界懸紅五百萬一樣不能令水落石出。
2001年軍裝警員梁成恩在調查一噪音滋擾事件中遇襲,震撼警界與社會,但至今兇手仍未落網。
我們是活在充滿懸案的世界裏,你感到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