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談判為港人爭權益

中英談判為港人爭權益

【本報訊】張奧偉除了是香港法律界殿堂級人物外,在殖民地時代,他更是少數獲港督信任、能夠進入權力核心的華人精英。他的政治生涯橫跨六十到八十年代,在這三十多年間,張奧偉不但見證香港回歸這個大時代的轉變,更在中英談判的關鍵時刻穿梭港英兩地,向英國政府反映港人意見,為回歸歷史寫下重要一頁。

並非來自顯赫家族
張奧偉生於一九二二年,與其他獲港英重用高等華人略有不同,他背後並無顯赫一時的家族。在香港大學畢業後,他當過英國駐印度聯絡官,戰後取得牛津大學碩士學位、林肯法學院學位,六五年成為首位華人御用大律師。
一九七○年,張奧偉獲委任入立法局,踏入殖民地政府權力中心,其後晉身行政局及出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一九八四年,英國下議院辯論香港前途問題,香港人心惶惶,張奧偉聯同當時行政局首席議員鍾士元及一班非官守議員組成代表團,到英國游說當局保障在港出生英籍人士的權益。

全身而退不再論政
隨着前途談判塵埃落定,港英引入代議政制,作為委任議員的張奧偉也完成歷史任務,八六年他成為首位華人馬會主席後,即淡出政圈,八七年英女皇冊封他為爵士,正式為他的政治生涯畫上句號。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形容張奧偉和鍾士元在政治上選擇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鍾士元在回歸大局已定,選擇了「新老闆」中國政府,相反張奧偉則全身而退。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說,張退出政界後,從未聽過他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