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互相鼓勵 開啟病人心扉<br>唱K有助醫治精神病

旨在互相鼓勵 開啟病人心扉
唱K有助醫治精神病

【本報訊】卡拉OK不單是一項消遣,在日本,唱K更被用來治療患有嚴重精神病的病人。醫學界人士表示,長期精神分裂的病人會說話減少、為人被動、連面部表情也失掉,所以「卡拉OK治療」可視為康復治療的一種方法。不過,唱K是否真的有效?有精神科醫生強調,這類治療的重點不是唱K,抑或打波,而是透過小組活動開啟病人的心扉。 記者:譚暉

法新社報道,日本東京一家專門治療嚴重精神病人的私家診所,每逢星期五早上,都會組織院內的精神病人,在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的陪同下唱卡拉OK,這項安排是最受精神病人歡迎的活動。

感受歌曲情感
這家診所的病人,都是因為患病而無法工作,部份更是患有非常嚴重的精神病。總監ShirotaHaruo說,這類病人可以藉着唱卡拉OK紓緩情緒,又可透過高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情感,「他們去卡拉OK不是去聽其他人唱歌,相反是去選唱自己喜歡的歌;他們或者以為自己只是參加一些小組聯誼活動,但其實他們是藉此自我治療。」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解釋,精神病的初期症狀,是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誤以為被迫害等這類統稱為「陽性」的症狀;但精神病持續四年後,約六成的病人會有一類被視為更嚴重的「陰性」症狀,包括主動性低、社交魄力低、少說話、甚至少表情。
「治療這類病人的重點,其實不在於安排他們去唱K或者打波,他們也可以去開派對、或者看電影。」李誠說,最重要是活動必須定期、固定一組人、有專業治療師在場、透過互動達到互相鼓勵和交流。

保持健康情緒
他強調,數年前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精神科一位顧問醫生,也曾進行一項關於唱卡拉OK對慢性精神病康復病人效用的研究,但研究的結論是唱K的效用並不明顯。
唱K畢竟還是作為消遣最好,因此最重要是令到自己有健康情緒。根據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的資料,近年本港每五名市民中,就有一人受到情緒病困擾;患者會出現煩躁、憂慮、不安等情緒問題,再引發頭痛、失眠、疲倦或其他原因不明的痛症。市民可以透過簡單的肌肉運動和呼吸(見表),自我鬆弛和消除壓力,為擁有健康情緒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