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將導致悲劇 - 盧峯

蘋論: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將導致悲劇 - 盧峯

美國著名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在布殊總統公開批評台灣領導人想藉公投邁向台獨後發表了一篇題為「布殊叩頭」(Mr.Bush'sKowtow)的社論,嚴厲批評布殊政府為了短期的政治經濟利益而一面倒向中國大陸、一面倒向北京的獨裁政權,置民主台灣的利益於不顧。

反台公投是交易
說布殊政府向中國大陸叩頭未免太嚴重了。布殊政府這次願意公開表明反對台灣藉公投搞獨立並不是白說的,中國政府肯定私下對布殊政府作出種種承諾,包括改善中美貿易逆差、包括購買更多美國產品、包括跟美國商議人民幣滙率問題、包括在國際事務特別是北韓問題上跟美國加強合作等;只是這些「期票」、這些秘密「甜頭」需要時間逐一兌現罷了。也就是說,今次布殊政府向台灣擺出強硬的姿態,並不是甚麼叩頭,而是一種赤裸裸的政治交易、而是布殊總統及政府為了現實政治利益、為了確保明年大選勝利而不得不作出的姿態。
應該看到,距離明年美國大選只剩下十一個月時間,對布殊總統來說,未來這十一個月內首要的考慮是如何爭取連任。而要爭取連任,最重要的是改善經濟、改善就業及避免陷入更多危機包括國際危機,這也是布殊政府近期頻頻引用保護主義措施保護美國製造業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中國則已成為美國製造業、美國工會的頭號敵人,若果布殊政府能迫使中國增加購買美國貨品、能迫使中國政府乖乖接受保護主義措施、能讓美國工人看到政府着力保護工人利益,那布殊明年的勝算將會大增。在這樣的誘因下,布殊總統擺出較明確反台獨的姿態不是正常得很嗎?

伊危機進退不得
更何況美國在伊拉克已陷於進退不得的艱難局面,恐怕到明年大選前也不可能脫身。對布殊政府來說,一個伊拉克危機已不勝負荷,若果台灣海峽再因公投問題而出現危機,只會令布殊政府更左支右絀、令選民有一種風雨飄搖的不安感覺,這對大選選情肯定是不利的。為了避免節外生枝、為了避免在伊拉克危機以外加上台海危機,美國政府自然盡力在危機萌芽時就將它消滅。
因此我們認為,布殊政府今次表態並不意味美國的對華政策、並不意味美國的兩岸政策有任何實質的轉變。對美國以至對國際社會來說,兩岸保持現狀、加強溝通依然是目前最佳的政策選擇,也是目前唯一的選擇。兩岸任何一方若要單方面改變現狀都只會為兩岸人民帶來不幸、為整個亞太區帶來不安與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