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發行港債並無困難

金管局發行港債並無困難

【本報訊】政府將在6個月內決定是否發行債券,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使用外滙基金債券模式發債是可考慮的選擇,因為有關機制已運作成熟,故進程會簡單快捷。至於,當局最後是否透過金管局配合,抑或由私營機構進行,他個人並無特定意向,要由財政司決定。

由於7間有意競投人民幣清算行的銀行,需於今日向該局遞交建議書,任志剛說,希望能在年底前經由人民銀行正式委出清算行。據他了解,已有數間銀行預備妥當,一俟清算行開始運作後,便可在明年1月初提供個人人民幣服務。

可供貼現用有利有弊
金管局正研究若政府發行債券,有關債務能否享有等同外滙基金債券,作為金融機構進入貼現窗借貸的認可抵押品地位。任氏指出,從投資者角度看,若政府債券不能被接納為貼現窗工具,那麼其價格應與外滙基金債券有「些少出入」,即息率回報會略高,對投資者較吸引。
但另方面,若政府債券能接納為貼現窗工具,並計算成為貨幣基礎的部份,從加強市場流通程度來看,有正面效益,故接納與否均有利有弊。
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發行計劃,分別始於90及93年,任志剛指出,以往政府曾發行債券,也有利用過外滙基金債務機制進行。「成個機制已經係度,要發債很易做……政府發債只不過係唔用外滙基金帳目,而係用政府帳目。」

不擔心影響信貸評級
他並不擔心政府若持續發債,會令外界認為,用作填補財赤以致影響信貸評級,因為當局已強調,發債只是彌補非經常帳赤字。
外滙基金諮詢委員會上周開會討論,該局明年度行政開支預算,任志剛未有透露結果,只說「成日都瘦緊身」。

金管局位於國金中心二期新址。 梁鑑章攝

55樓設有圖書館,可供公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