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面孔」圖力挽狂瀾

借「新面孔」圖力挽狂瀾

民建聯最終由秘書長馬力接替曾鈺成任主席,而非早前盛傳的副主席譚耀宗。有民建聯成員坦言,是希望借馬力這張在市民眼中的「新面孔」,在明年九月立法會選舉中力挽狂瀾;但有熟識馬力的政界中人形容,他是北京在回歸前一手栽培的政治精英,與其他民建聯領導一樣,絕不會偏離中央「主旋律」。

較肯面對現實
在民主派眼中,馬力算是左派中罕有較為開明的一個。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說,曾經和馬力私下討論過一些政治問題,發現他「算係肯面對現實」。
但在一些左派人士眼中,五十一歲的馬力和五十六歲的曾鈺成,分別不太,「不過佢較年輕,比老左派更懂包裝自己」。有曾與馬力在《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共事過的左派人士形容,馬力是北京一手栽培的未來政治接班人,「佢對北京忠心絕對唔使懷疑」,只要翻看馬力過去的言論,就會發現他對23條、7.1遊行的立場,全部緊跟中央。

一直處於幕後
不過,正如一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形容,比較五十四歲的譚耀宗,馬力最大的好處是「年輕、一直喺幕後,可以更容易重建民建聯形象」,而譚耀宗的工聯會形象太深入民心,「唔理係民建聯定工聯會,都唔想兩個組織領導重叠」,馬力成為民建聯別無選擇下,唯一可接任主席的人選。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