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扁平足的病徵與治療

健康地帶:扁平足的病徵與治療

腳橋下墜或扁平足,是足弓缺乏,腳底着地處是扁平形。扁平足可在嬰兒時就存在,也可在成年時出現。站立時足弓扁平或下墜,便稱為伸縮性扁平足。當足弓不論在站立、仰卧或坐立時均出現扁平現象,便稱為堅硬性扁平足。
嬰兒多是天生伸縮性扁平足,但足弓會隨年紀生長而形成,不會影響步行同日常運動、不需施行手術矯正。數據顯示,七位嬰兒中,只有一位足弓不會發育。
伸縮性扁平足嬰兒的腳部肌肉正常,骨格健全,關節活動也正常。足弓在嬰兒時期並不是沒有發育,只是被豐厚的脂肪取而代之。隨着嬰兒的成長及其開始步行,足部的肌肉便會隨之而發展,而形成足弓。沒有病徵的伸縮性扁平足是不一定需要治療的。

經常要抱不願行走
堅硬性扁平足的形成是由於腳部不正常地發展,而且多是先天性的。患有堅硬性扁平足的兒童多會感到腳部疼痛,需盡早治療。堅硬性扁平足是先天性不能矯正的,除非施行手術或打石膏固定足部。
病徵包括足弓站立時着地;步行時後足內翻;腳趾側向外;韌帶鬆弛也程現於手指,腕關節及膝部;行走一段時間後,腳底、小腿、膝、腰、臀感疼痛。
痛的病徵如晚上叫喊,需要進行足及腿部按摩;經常要抱,不願行走;不活躍於運動。
治療方法:嬰兒鞋應是柔軟的;讓兒童赤腳行走以助腳部肌肉發展;以矯形鞋或矯形鞋墊來改善腳形,減少不必要的足關節活動,減低日後因扁平足引至的足患;3歲或以上的兒童均可穿着矯形鞋墊;巿面上有許多不同款式及功能的矯形鞋墊,選購前應向足病診療師查詢。
撰文:卓健亞洲有限公司足病診療師劉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