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兌主要貨幣在周一全面創下多年新低後,昨日在亞洲時段一度喘定。不過,歐元最終亦升至1.2275美元,接連第8日刷新紀錄新高位,而瑞郎和澳元亦分別高改寫7年和6年新高,英鎊更是自1992年退出歐洲滙率機制以來,首度升越1.74美元關口。
美元的跌勢由多方因素所造成,包括經濟、政治政策,以及對恐怖襲擊的擔憂,而最新的負面因素來自國際清算銀行的一份報告內容。
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回流往油組成員國的資金已超越了過去2年的總和,印證了市場一直盛傳中東投資者正把資金撤出英美的消息並非謠言,亦加深了市場對美國如何填補龐大經常帳赤字的憂慮。報告同時指出有大量資金轉投中國,而中國亦有把存款滙回國內的迹象,益令美元雪上加霜。
雖然美國財長斯諾重申強美元政策並無改變,但言論未能挽美元於既倒,便何況斯諾補充了「滙率應由市場決定」這一句,無異於向市場宣示了會容忍美元跌勢的立場。值得注意的是斯諾對中國官員指人民幣仍未具浮動的條件,若在條件未成熟下作出鹵莽決定,將會有很大破壞性。
日圓升幅雖未及歐幣凌厲,但亦力逼107關口,創下了三年新高。日本把9月季度經濟增長向下修訂至只有0.3%成長,而年增長率亦只有1.4%,但由於經修訂後的10月機械定單大幅增加17.4%,抵銷了經濟增長數據的負面影響,只不過市場對日本央行干預的警覺性仍高,才限制了日圓的升幅。
市場焦點落在聯儲局會議的會後聲明,關注會否改變過去數月一直強調「會相當時間內維持息率於低檔」的承諾。
美元愈走愈低,相信投資者與筆者一樣,有「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的感覺。筆者認為,可以承擔較大風險的投資者不妨追沽美元,否則,有貨(美元沽倉)在手者可以繼續持有,沒貨在手者則不宜涉險,作壁上觀較宜了。
滙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