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路線不變 馬力也無能為力 - 盧峯

蘋論:路線不變 馬力也無能為力 - 盧峯

一九七九年英國工黨在大選中敗給保守黨,讓戴卓爾夫人成為首位英國女首相。當時工黨領導層沒有意識到民心思變,更沒有意識到選民已厭倦工黨那種「大政府」事事要管的政策理念;結果在往後十多年工黨雖然一再更換領導人,卻依然無法贏回選民的信任,在大選中連番落敗。直至換上貝理雅這位被稱為「穿褲子的戴卓爾」(aThatcherintrousers)的人當領袖,全盤接過戴卓爾夫人「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才扭轉形勢,在九七年即在野十八年後重新上台執政。

漠視民意遭唾棄
在上月區議會選舉中大敗,作為「執政聯盟」核心、作為頭號「保皇黨」的民建聯也希望透過更換領導來重新上路、重新爭取選民的支持。
昨天,民建聯中常委便選出馬力先生代替曾鈺成先生出任黨主席。然而不管是從英國工黨失敗的經驗來看、不管是從政治現實來看,單單轉換主席、單單更換領導層根本不足以重建民建聯的形象、根本不足以重建市民對民建聯的信心。
應該看到,民建聯今次在區選中大敗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地區工作做得不足夠,也不是因為他們的蛇宴、旅行團辦得不夠多,更不是因為他們的候選人質素比其他政黨的候選人特別差勁;民建聯今次敗選最主要是因為選民發現民建聯往往在關鍵時刻、往往在最重要關頭背離市民甚至跟市民為敵。就以《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為例,從去年開始諮詢到今年七一大遊行以前,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市民都已清楚表達反對倉卒立法的立場,然而民建聯卻始終充耳不聞;到七月一日當超過五十萬市民上街反對倉卒立法、當社會的緊張及對抗氣氛升至沸點時,民建聯卻依然不為所動,以北京的意旨為優先,堅持如期立法,置市民的意願、置社會穩定於不顧,像這種漠視市民想法、不顧市民利益的政黨,怎可能不被市民唾棄呢?
要重建市民的信心、要重建民建聯的形象,民建聯顯然必須擺脫事事以北京的意願為優先的立場、必須擺脫以保皇為首要任務的政治取態。

須擺脫北京為本
只有這樣,才可能讓市民看到該黨是為市民服務而非為北京或特首服務。若果馬力先生及民建聯的新領導層無法把市民的訴求、市民的呼聲放在最優先考慮,若果馬力先生及民建聯的領導層無法改變以北京意願為本、以市民意願為次的路線,那民建聯將會像英國工黨那樣,即使不斷更換領導人也無法走出政治荒野、也無法贏得市民的信任。
(圖)民建聯希望更換前主席曾鈺成(左二)後能重新上路。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