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的認購熱潮,為港股在2003年畫上圓滿句號。正當不少投資者估計基金經理會提早放聖誕假,勢必令港股陷入牛皮淡靜的局面時,豈料在多隻新股相繼招股上市,令港股在2003年最後的一個月的交投再揭高潮。
最好和最壞的時刻,似乎都在2003年發生。投資者由悲觀的心態轉至對後市異常樂觀,當中的變化,除了解釋香港的投資者十分容易適應市場節奏外,亦同時反映出外圍走勢以及一些突變政策,都會影響港股的走勢。如果說港股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市場,那倒不如說港股是充滿變化的市場。當然,變化可以是機會,亦可以是危機,視乎投資者怎樣去掌握。
就以近日新股熱為例,雖然至今我們仍然無法知道這些新股上市後的表現,但不少聲音都提出,希望投資者明白認購新股的風險,為的是不想讓這些機會變成危機。但不幸的是,抱着僥倖心態、以為認購新股必然可以賺到豐厚利潤的投資者,仍然充斥市場。
首先,有投資者居然對長城汽車(2333)的招股詳情全不知情,因而被報章評為「三不知」。這位投資者不但不知道長城汽車從事何種業務,甚至連長城汽車的招股價及每手多少股亦不知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長城汽車的股價表現理想,這位投資者可以獲得的利潤亦不會太多,因為他根本還搞不清這個遊戲規則是如何運作。在欠缺自我控制投資風險的能力下,他最終可能因為不懂處理認購的注碼,而令自己在投資長城汽車時一敗塗地。
市場出現這樣的投資者,是否代表大市已進入瘋狂的狀態?又是否代表大市已有見頂趨勢?這兩個假設其實均可以否定,因為經濟前景仍然樂觀,大市升勢有基本因素支持,故此港股仍未算已陷入瘋狂。但要把握獲利的機會,無可否認已較前艱難。
在沙士期間,市場參與者不多,大市受到人為影響的程度較小,在這樣的市況下,投資者只要敢於逆市而行,在大部份投資者仍未看好後市前趁低吸納,便可早着先鞭。但到了現在,大部份投資者均看好後市,情況便變得複雜。就以近日的招股情況為例,如果不是這麼多投資者對後市有信心,那麼認購新股的投資者可獲配的股數定必比現在為多,而投資者可以獲得的利潤,亦因而較為豐厚。不過,只要投資者懂得處理認購的注碼,利潤仍可以十分可觀。
由此可見,投資者要在明年的投資市場中獲得可觀的利潤,其實並不困難,問題在於投資者有沒有用心去研究市場的走勢及掌握技巧。如果肯多做功課,要在明年跑贏大市,並不困難。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