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前線:<br>頭暈過半日或因耳仔發炎

健康前線:
頭暈過半日或因耳仔發炎

有無試過突然之間覺得「天旋地轉」,連整個人都不能站穩?在醫學上來說,這種症狀稱為暈眩(Vertigo),除了不少人認為可能是耳水不平衡導致之外,還可能代表你的耳朵有其他毛病,絕對不容忽視。
記者:陳淑君
攝影:陳陶鈞
模特兒:Steffie(StarLegendWorkshop)

耳朵、眼及頸椎是構成人體的平衡系統,簡言之,當耳朵出現毛病,會令人失去平衡而產生暈眩。雖然不少人都有暈眩的經驗,黃醫生強調,若每年只是有兩三次短暫暈眩,整體不阻礙工作、學習和睡眠時,其實不需要特別治理,除非持續性地暈眩,如暈眩超過半天,另同時伴隨其他症狀,如聽覺失靈、耳鳴、流耳水時,便要找醫生治理。

因中耳毛病引起暈眩
人體耳朵分為外耳、中耳與內耳,一般能引起暈眩情況的,都是跟中耳及內耳的毛病有關。

1.中耳炎
出現疲倦嘔吐症狀
一般是由於受到上呼道感染或病毒感染所致。細菌經耳咽管進入中耳滋生,產生炎症、造成流膿甚至耳膜破裂(左圖)。中耳炎可分急性與慢性,前者較少出現暈眩,其他症狀有疲倦、嘔吐、耳朵疼痛、腹瀉、弱聽及耳鳴的病徵。

感冒誘發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大多跟感冒有關,小朋友較易患上,他們會感到渾身不適,鬱鬱不歡或大吵大鬧,更不停拉扯或抓耳朵,部份患者更會有鼻塞及發燒。慢性中耳炎可以由急性中耳炎演變而來,主要症狀有外耳流膿、耳膜穿洞、弱聽。
治療方法:服用消炎藥、清潔流膿的耳道、修補耳膜等。

2.膽脂瘤
六周內不可搭飛機
指中耳內的良性皮膚細胞發大,侵蝕內耳而引起暈眩,可引致外耳流膿、耳朵疼痛、弱聽及面部神經線癱瘓。
治療方法:須以外科手術切除,手術後需兩星期康復,六周內不能坐飛機。

因內耳毛病引起暈眩
耳蝸中的毛細胞出現問題,是導致耳水不平衡的原因。

1.耳水不平衡 戒掉高鹽食物
直至現時為止,醫學界還未知耳水不平衡的成因,只知道是內耳耳蝸的毛細胞(圖)功能出現問題,病患除會暈眩外,亦有耳鳴、聽力失靈或嚴重嘔吐的情況。

經期懷孕易發病
病情甚受個人生活習慣或身體狀況影響而反覆不定,如有些人在工作壓力大、疲倦、肚餓、做某些動作時(如早上起床、快速轉動頸部)會較易產生暈眩;有些人則會在經期前後及懷孕期間受荷爾蒙影響而特別容易發病。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只能減輕症狀,只能治標而不治本,要靠良好生活習慣來控制病情,最緊要保持心情開朗,輕鬆愉快,黃醫生說有些病患者會在放假時完全不會病發!雖然未知原因,但黃醫生稱戒掉鹽份高的食物,也有助減輕病情。

■耳蝸中的毛細胞出現問題,是導致耳水不平衡的原因。

■透過顯微鏡,可深入檢查中耳及外耳。

2.聽覺神經纖維瘤 一邊耳弱聽
病發原因不明,極少數患者是因家族遺傳而成。纖維瘤可同時壓住聽覺神經線及平衡神經線,慢慢地令患者其中一邊耳朵出現弱聽。
治療方法:體積大的瘤須靠手術切除,較小的可用加馬放射治療切除。

■進行聽力測試時,專家會用聽力計測試病人聽到哪個水平的聲音,進而評估病人是否有弱聽。

3.耳石 運動可改善病情
因年邁退化,新陳代謝排泄物積聚在半規管內,過多的耳石會刺激毛細胞,令毛細胞向腦部傳達錯誤的訊息,以致產生暈眩。
治療方法:透過康復運動減少耳石在半規管內浮游,加速沉澱及轉移至前庭位置,有待自然吸收。

■長者較多因退化而間歇出現過多耳石積聚的問題。

4.病毒感染聽覺神經線?耳衡神經線
部份患者有感冒症狀、弱聽或耳鳴。
治療方法:服用消炎藥、止暈針藥甚至類固醇。

醫生金句
耳鼻喉專科醫生 黃漢威「大部份有關耳朵嘅毛病都係無得預防,除咗噪音外,跟環境因素都無大關連……食藥只係針對病徵,唔能夠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