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登報為高官請文膽槍手,要負責為高官們寫演講稿,年薪約為八十萬港元。
於是就有公務員提出異議,說這個價錢太高,對一直為政府服務的公務員不公平。其實有甚麼不公平呢?吃飯憑本事,你有這個本事,也可以去賺這一份人工,沒本事的,眼紅瞎吵,也是白吵。
香港高官的語文水平,大多差得好歹不分慘不卒睹,即使政府不幫他們請文膽,老早也應該自己出錢請了。
清朝的官員,上任前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一個師爺,師爺熟知當地人情世故,懂刑法通文墨。請到一位好師爺,做官的自然輕鬆許多,有些場面上的公關活動,也顯得應付自如。口齒伶俐,應答得體,說穿了,師爺功勞大焉。師爺那一份人工,朝廷不管,是由做官的自己掏腰包付的。一個庸官,請一個精明的師爺文膽,得其助力,幫助是大大的,起碼,可以減少出洋相的機會。
就憑這一點,香港的高官們也應該自掏腰包,好好請一個精通中英文的文膽高手,為自己遮遮醜。文膽如果索價太高,則可以幾個部門首長,大家湊份子,根據需求量的大小,定下一個價口,去湊齊人工,供起一個文膽,每次見人之前,先操演排練,演講也好、應付訪問也好,有高人指點,出洋相率便會大大降低,不會顯得那麼無知無能,對於自己的形象是有幫助的,對於香港的市容,也是有幫助的。
面是人家給,架是自己丟,這一份臉皮錢,是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