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找「第三空間」紓壓

專家之言:找「第三空間」紓壓

一八八九年,社會學家RayOldenburg曾提出「第三空間」(TheThirdPlace)。這「空間」可以令一個人活得更健康。
Oldenburg說到每個人都有三個空間,第一個是「屋企」,第二是「工作地方」,第三(亦即是上述的第三空間)是每個人都嘗試去找的;這個空間是用來遠離第一及第二空間所帶來的壓力。

每人鬆弛地方不同
每個人的「第三空間」可以不一樣,可能是酒吧、可能是健身室、有的鍾意揸車到處去,甚至到公園散步,都可以是某人的「第三空間」。找到的,對一個人的心理上的健康有很大幫助。
來自不同文化或種族的人,他們的「第三空間」很不同。有些調查顯示,英國人的「第三空間」是pub(酒廊)、意大利人是食pizza(薄餅)的地方、日本人是teahouse(茶道館)。
原來,在香港愈開愈多的Starbucks就是以「第三空間」這個概念去成立的,他們知道人是需要「第三空間」去透氣,你可以看到不少人到Starbucks除了喝喝飲料外,就是休閒坐在裏面看書。
香港人時常將「繁忙」兩個字掛在嘴邊,不是沒時間做運動,就是一放工就要返家報到;真的遇到這種環境的人,不妨去找個「第三空間」去放鬆自己、去釋放一整天上班後積壓着的壓力或者是緊張情緒,總之找個「地方」去令自己精神上好過一點。
因為精神上放鬆不了的,對身體健康也有影響,容易出現感冒、骨痛或高血壓等都市病。
倪文玲
94廣島亞運會雙人艇季軍
屈臣氏集團公關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