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膠瓶造行車橋

廢棄膠瓶造行車橋

膠瓶膠杯大家都用過,膠橋又見過、用過沒有?美國新澤西州派恩巴倫就有一條十七米長的塑膠橋,用料是以膠瓶、膠杯等廢物合成,有點像Lego積木,但它絕不兒戲,不是讓人行,而是讓車駛過,已使用一年多。科學家認為,塑膠廉宜又耐用,可取代木橋、鋼橋和混凝土橋。

造價廉易保養
美國公路局有先見之明,早在七十年代已資助研究用輕身但堅固的塑膠纖維築橋,但派恩巴倫這一條橋卻是個突破,因它徹頭徹尾是塑膠橋。
開發這技術的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科學家諾斯克和倫弗里,在一九八八年無意中發現,如果把兩類常見的塑膠材料──洗潔精瓶子的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polyethylene),以及可造衣架、膠餐具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用特定比例混合,可互補長短,變得堅固耐用。他們的發現一直未為人注意,直至去年才在派恩巴倫築起全膠橋,只是用回原橋的木樁和鋼釘。
諾斯克指出,膠橋雖未能承受公路那樣龐大的交通流量,但膠橋好處多:除了安裝容易、造價廉宜,亦更環保──築橋的木須以化學品作防蟲處理,膠橋卻不怕蟲咬,不用髹油,保養工夫不比木、金屬和混凝土橋費勁。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