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旦
正當香港市民遵循《基本法》的指引,強烈要求○七、○八年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的時候,有人想否定《基本法》授予香港市民的正當權益。
第一是「一國為先」。「一國兩制」是鄧小平根據統一大業提出的重大戰略設想。這個設想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可以分割,更不允許對立起來。記得當時出現「主權」與「治權」的爭論,記得當時香港市民的疑慮和國際社會對香港回歸的擔心。
鄧小平高瞻遠矚,提出「一國兩制」的設想,為了安定國際社會和香港市民的憂慮,特別在「一國兩制」下強調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的重大方針。這就是防止「一國兩制」走樣的註解。任何把這一「制」服從於那一「制」的說法和做法,明顯是不合鄧小平設想的原則。
二、是「循序前進」,不是拉倒車。香港回歸六年,到○七、○八年已有十年的時間。香港市民從英國殖民時期開始,爭取當家做主人,展開了前仆後繼的鬥爭。回歸以後,市民在實踐中,總結了痛苦的經驗和教訓,以理性爭取,完全得到國內外廣泛的讚賞。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展開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政制改革的討論,並制訂○七、○八年後的民主政制方案,是無可厚非的。資本主義的香港民主制度是可以與社會主義的國內制度並存的。這樣,兩種制度都在與時並進。為甚麼只允許國內制度的發展,不允許香港市民在成熟、理性的基礎上按《基本法》前進一步呢?在「一國兩制」下,胡說香港的民主化就是「獨立」,是邏輯上謊言。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鄧小平先生思維的指導方針。如果不是這樣,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不可能的。記得粉碎「四人幫」後,中國向哪個方向走是擺在中共和中國人民面前的緊迫問題。「憲法」沒有改,黨章沒有動,最高領導(華國鋒)沒有變,鄧小平先生指出中國不走改革開放之路,只能是「死路一條」,帶領中國走上改革開放的康莊道。事實證明了鄧小平的英明正確,符合中國實際。比照香港回歸六年來,由於董建華是一種特定情況下,當上特首。有他的先天不足和後天缺陷,加上國際上的大勢,使他束手無策,給香港的各方面發展造成了困難,甚至災難。從反面檢驗,並教訓了香港市民,使大家挺身尋找一條可以繼續前進發揮東方之珠光芒的新制度,為中國爭光為「一國兩制」爭光。這真正反映香港市民的理性和智慧,是高度愛國愛港的情操。比之那些唯唯諾諾,奉承拍馬,不想動腦的奴才來說,更有責任性。
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毛澤東主席的話正好是那些在書屋內「呱啦呱啦」的法學家的寫照,不過,我們不想禁止他們的發言。不知他們是憑甚麼現實情況作出指手畫腳,或許是小人報告無的放矢,或是擺起架子亂說一通,自以為是。或者是像23條爭論時想「拉倒車」。請他們再去學習鄧小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思想,到香港的主流民意中接受洗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