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倩雯報道】淋巴癌是本港第九大常見癌症殺手,患者及因病死亡的人數不斷上升。有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淋巴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相信與輻射及環境污染有關;而淋巴癌「冇得避、有得醫」,但不少醫生卻未能及早察覺,導致延醫。
本港近年每年約有六百宗淋巴瘤新症個案,單在○○年已有六百七十宗新症,較九一年的近四百七十宗,大幅上升逾三成;而○一年因病死亡人數達三百一十一人。
本港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麥耀光說,淋巴癌患者增多,相信與愛滋病患者人數增加有關,因為愛滋病及淋巴癌均由於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引致,現時愛滋病患者的壽命因為療法改善而延長,故相對出現淋巴癌的機會也高了。
另一原因相信是輻射及導致環境污染產生致癌物質,令人體細胞出現病變,誘發癌症。由於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更令此疾病出現年輕化趨勢,「以前冇見過有十幾廿歲嘅病人,𠵱家一年有成幾十個」。
他又指,淋巴腺腫脹是較為明顯的發病症狀,位置一般在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但不少病者以為只是發炎腫大而不求醫;不少醫生的警覺性也不足,因為淋巴瘤或會在腹部等不顯眼位置出現。若病者病情屬急性,癌症在短時間內便會進入第四期,如未有對症下藥,三周至三個月內即會死亡。
新一代的治療淋巴癌藥物,服後存活率達五至六成,但有不少病人服藥後見腫瘤縮小,即中斷治療,「癌細胞有抗藥性,如果到時先再醫,可能已經幫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