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平均十三歲的初中學生,將於本周末在西沙灣參加「粵港城市少年巡迴賽」最後一站比賽。他們雖然玩了風帆才三、四年,距離「風之后」李麗珊的成就還很遠,但難保他們有朝一日成為「黃德森第二」或「珊珊第二」。至少他們已經從「青少年滑浪風帆推廣計劃」中踏出了第一步。
圖?文:徐嘉華
原來,在「珊珊」還未成名前,香港滑浪風帆總會早在九一年與教育署合辦了「滑浪風帆推廣計劃」,這十多年來不斷吸納新人;他們在本港各中、小學做推廣的也有十年歷史。
像今次這五個初中生,來自不同區域,通過學校或社區得知推廣計劃、由初階一步步學上去,一直到現在可以在培訓班中脫穎而出,再被選到代表香港參加海外比賽。像本周末的「粵港城市少年巡迴賽」,是香港及深圳風帆會今年第一次合辦,兩地可以各派三男三女(限十五歲以下)參賽。香港滑浪風帆總會周偉強說:「我們有這個構思,是因為近幾年多了很多十二、三歲的小帆手,想早一點讓他們同外地帆手同場較量。我們並希望下一年將這個比賽擴大,不但是深圳及香港,還想加入日本、泰國等帆手。」
十四歲的鍾卓欣就讀荃灣官立中學,學了兩年多風帆。那一次正是前香港代表王合喜帶着帆具到他的學校做推廣。她說:「那次王合喜去完我們學校後,就報名參加初級班。我以前是游水的,但玩過風帆後,發覺比游泳刺激,每次在水中面對不同的風浪,好好玩。」
就讀瑪莉諾修院學校中一的陳晞文,小學四年級那一年經父親推介,由培訓班到現在兩年多,已經可以出外比賽。原來,小妹妹亦是「珊珊」迷,她說:「在小學時曾看過一本書,裏面寫着珊珊的奮鬥歷程,好佩服她。玩過這個運動後,我覺得好刺激,無論大風、細風都好好玩。」
本周末的西沙灣「粵港城市巡迴賽」正好碰上今季最後一站「香港滑浪風帆巡迴賽站」,你可以到場看看各港隊代表的英姿之餘,亦可以為這幾名小朋友,包括男子組的梁灝雋、香柏燊、女子組的鍾卓欣、陳晞文及高卓菱打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