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網上犯罪不容輕視

投資縱橫:網上犯罪不容輕視

上周又發現冒牌銀行網站,今次的主角是滙豐(005),連同早前的4宗,今年已發現5宗冒牌銀行網站個案,情況令人憂慮。
表面上,這是騙徒透過互聯網世界的行騙手法,只要搞好「安全系統」,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但實際上,問題的背後更為複雜,更為嚴重。
互聯絡的商用化只是10年間的事,過往只限於軍事及教育用途,互聯網的出現,帶來無限商機,亦製造了1個股市科網泡沫,並已爆破,但在商業世界裏,互聯網仍提供1個跨地域的「廉價」交易平台,理論上,透過互聯網,人們可進行大量的宣傳及買賣活動,然而,電腦病毒已幾乎完全破壞了網上推廣商業的功能,筆者沒有開啟不明來歷的電郵已有近3年時間,這種防禦措施在世界各地十分普遍,透過互聯網作「廉價」宣傳的做法已近乎不可能。

防不勝防 後果嚴重
各大機構透過建立安全的網上付款系統,以期增加使用者的信心,但黑客入侵網站的能力甚高,亦破壞了網上交易的發展空間。大企業可透過不斷提升安全水平以維持使用者的信心,但投資成本極大,無可避免令廉價的交易模式變得不廉價,再者,黑客要攻陷新系統的成本相對偏低。
今次假滙豐網站的事件為例,銀行(不單止滙豐)的網上客戶信心必然大受打擊,銀行能做些甚麼?似乎在網上世界,誰也不能保證甚麼?若發生一些網上大型失竊事件,想像銀行界會出現甚麼情況嗎?恐怖活動正在全球肆虐,網上犯罪活動亦可能成為製造金融混亂的手段,不要以為這些事情發生的機會很小便不慎重處理,各國政府、中央銀行以及銀行業都應正視問題。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