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勢:雙赤纏繞美元難脫弱勢

投資論勢:雙赤纏繞美元難脫弱勢

美元在過去一周繼續受壓,歐元在上周初幾乎日日見新高,最高曾升越1.2175美元,而英鎊和澳元則接連數日分別改寫了5年和6年新高。根據筆者與一些銀行同業的交流所得,大部份意見皆認為美元有進一步尋底的需要,大家不妨作為參考。

其實美元的走勢與經濟表現並不相符。繼前周把第3季經濟增長數字大幅向上修訂至9.2%的接近20年最迅速水平後,美國上周公布的第3季生產力同樣錄得20年新高,而製造業指數亦升上近20年的高位,若以日本官員經常強調的「滙價應反映經濟基本面」作為準則,美元的弱勢確實有點兒過份。

滙價反映經濟面?
不過,筆者一向強調,我們身在局中,切忌一本通書睇到老。在金融市場,好淡消息經常會交替出現,投資者要做的,便是把有關消息過濾,找出哪些消息能發揮影響力、哪些消息可以不理,否則,若我們不斷隨風擺柳,便很容易迷失方向而變成最終的輸家。
在今次美元的走勢中,大家可以從中取得甚為寶貴的經驗。為何美國經濟如斯強勁,美元仍難以穩定走勢,更遑論藉着強勁的數據而作出強力的反彈?箇中原因很簡單──美國的經濟表現根本不是市場最關注的事件,投資者的焦點集中於中東局勢的事態發展,以及美國如何填補龐大的經常帳赤字。
筆者一早已經指出,伊拉克戰事的結束,極可能是真正戰役的開始,亦會成為美元受壓的導火線。當日的預測如今已演變成為事實!
大家都已發覺,美國在伊拉克的善後工作遠比想像中複雜,隨着眾多美軍和其他國家的駐伊人員受襲,市場愈來愈覺得美國根本控制不了伊拉克局勢,當年越戰尾大不掉的場面極可能重演,而美國總統布殊亦已表明明年會增兵伊拉克,可見美國確實低估了伊拉克頑強的反抗力。

伊拉克局勢失控
問題是,美國增兵將會涉及龐大的軍費支出,本已嚴重的財赤難免進一步擴大,再加上種種迹象皆顯示資金正不斷從美元資產流失,如何填補缺口又是一大問題。故市場在種種疑慮困擾下,對美國強勁的經濟無動於中,情況不難理解。更何況美國息率在降至45年新低後,市場內銀根充裕,美國經濟向好已在預期之內,故縱使美國經濟表現較預期為強勁,對美元的刺激仍相當有限。
美元在大量利好數據源源不絕湧現下仍然表現疲弱,正好說明市場對美元的取態悲觀。除非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突發因素出現,相信美元短期仍會處於捱打局面。但若美國經濟能保持蓬勃,而伊拉克局勢又不至於惡化的話,美國財赤可望在稅收增加的情況下得到改善,屆時亦是美元翻身的千載難逢機會。
正如筆者上周強調,在通脹威脅消失後,強美元政策雖已不符美國國情,但資金嚴重流失,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將更大。在衡量輕重後,美國政府必然會想辦法挽回市場對美元的信心,而最佳的特效藥便是見到美元止跌回穩,故美元弱勢雖持續,長線而言不應過淡。至於美國如何令美元止瀉,筆者亦提供不了答案,有待和讀者們一起慢慢發掘。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