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球開始進入加息周期,港府發行政府債券的研究也步向成熟。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在立法會上表示,政府會在未來6個月內,決定是否發行首批政府債券,並考慮以5年作為首輪發債的年期,而資金一定要用於發展長遠經濟效益基建項目。
唐英年表示,現時尚有最多半年的窗口(機會),決定是否發行首批政府債券,若落實發債,政府傾向不是一次過的發債,而是要一系列的計劃(program)分期進行,這才可以建立標準。目前亞洲七成債券由投資者長期持有,流通量低,這不能促成債券市場。政府可先發債支付未來5年投資項目,5年完結後便可循環再用。
他又說,亞洲最受歡迎為5年期債券,而國際標準則為10年,故以5年作為首輪,有5年計劃,可有循環作用。
唐英年指出,雖然現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但是在某程度上仍有缺陷,就是香港沒有債市。現時香港有這方面的條件、也有窗口去做。不過,他不想「碌卡度日」或「先使未來錢」,故希望發債是用作具長遠經濟效益的基建項目投資。
另外,唐英年昨日表示,本港就業問題仍充滿挑戰,希望經濟改善能令情況好轉,但目前失業率高企在8%並不容易解決,而方法是「企業主導,政府促進……透過便利營商,拆牆鬆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