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有幾位書迷都成為了作家。
人們都喜歡看先苦後甜的成功故事,晚飯時看到又一個有關吳宇森導演奮鬥的特輯,想致電叫那幾位青年作者看。
根據那特輯,吳宇森導演鬱鬱不得志了很多年,在邵氏時代拍的都不是他想拍的;到新藝城時代被派到台灣吃力地拍了兩套喜劇;回港後被笑過時,幾套作品票房強差人意;經歷過太多挫敗,曾經借酒澆愁過日子,但同業與投資者對他仍然賞識和支持。
就算是他在荷李活的第一個嘗試也是碰到一鼻子灰的,不過這邊廂票房失利那邊廂仍能吸引大監製米高德格拉斯。
何故一位創作人頻頻跌下來還有這麼多人支持?
看過兩三個吳宇森導演的訪問和特輯,每個都使人明白藝術工作者需要抱着永不放棄的精神,但就是沒一個特輯能透露一位藝術工作者怎可以令同業與投資者在市場反應不佳之下仍不放棄自己?
吳宇森的神話不只限於一己成功,而是他怎在挫敗中保持周遭人的信念,是人緣?是人品?是人才?還是極罕見的魅力?我相信他甚麼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