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炒股致勝之道在於「快、狠、準」,覷準機會、快速入市、要夠膽量,才能贏得多。
又有人說「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亦有「寧買貴、莫買錯」之說,聽來均頗有道理。
然而,怎樣才算「快、狠、準」呢?「當頭起」及「當頭跌」又該如何判斷?「貴」是「平」的反義詞,「錯」則與「對」相反,貴便是貴,錯便是錯,「寧買貴、莫買錯」有邏輯上的混淆。
股市中有太多這類的說法,部份美其名為「市場智慧」,但很多市場智慧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主觀味道甚濃,缺乏客觀指標作入市參考。
「客觀指標」的實效並非多找幾個人談談,又或從多個角度分析便可達致,客觀指標需要「量化」,需要「數字」讓人分析,情況就如100元的恒生(011),孰貴孰平見仁見智,但100元的價格本身是客觀指標。
技術分析中有不少指標,RSI的20/80超賣超買線以及MACD等均屬客觀的指標,基礎分析中的PE及資產淨值等數據亦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客觀數據。不管個別指標的參考價值有多大,具有數字的客觀效果已是好的指標,作投資分析,大家宜多利用量化了的客觀指標。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