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公路九巴墮坡意外後成立的專家小組昨發表研究報告,直指本港司機的不良駕駛態度是危害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港每公里道路交通意外死亡率更是全球第四高,所以建議一系列嚴打違例司機的措施,包括將「跟車太貼」列為正式罪行,而在快速公路上沒靠左駛及駕車時使用手提電話,都會改為定額罰款,但有司機團體批評小組的建議是閉門造車。 記者:麥志榮、羅偉光
一輛九巴今年七月十日在屯門公路與一輛貨櫃車相撞後,衝出路旁防撞欄墜落山坡,導致二十一人死、二十人受傷的嚴重車禍。行政長官其後委任獨立專家小組檢討全港交通安全,而肇事的貨櫃車司機被警方控以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等四項罪名,案件仍在審理中。
專家小組主席鄭漢鈞昨指出,過去十年本港交通意外數目雖有下降,但下降趨勢已放緩,其中巴士及小巴的意外率更不降反升,小組檢討意外原因後發現,六成半的交通意外是由司機造成,其中跟車太貼是不當駕駛行為之首。
鄭漢鈞說,小組希望警方加強執法,目前跟車太貼在法律上並不構成特定罪行,警方只可以用不小心駕駛或危險駕駛罪控告司機,在搜集證據上有困難,當局正考慮修改法例,將跟車太貼定為新罪行,有一套正式的檢控程序和標準,警方可更易執法;同時,當局亦正研究修例,將快速公路上沒靠左駛與駕車時使用手提電話兩項罪行,由現時以傳票通知司機上庭應訊,改為直接當場發出定額罰款告票,增加阻嚇力。
為改善司機駕駛態度,報告又建議,違例駕駛記分累積至八分須強制參加駕駛改進課程、新牌私家車及輕型貨車司機須掛P牌,並在所有主要道路幹線加裝超速攝影機;至於職業司機,報告建議入職前須先修讀職前訓練課程,小巴要安裝車速顯示器,而專營巴士應安裝車速限制器及黑盒。
汽車會副主席李耀培說,對將跟車太貼列為罪行有保留,一來車速快慢相隔時間已不同,二來路面上很多時是前車突然減速,後車一旦趕不及減速便會構成跟車太貼,如果因此被控,便十分無辜。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李永生批評,小組的建議是閉門造車,根本不了解職業司機的工作壓力,一刀切立例會加重司機的壓力。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表示,會小心考慮每個建議,亦會盡快落實,但跟車太貼可否用定額罰款作檢控,則需要詳細研究。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處長周富祥昨表明,對將跟車太貼列為罪行的建議有保留,「要視乎司機嘅行為,同最近呢啲案件係會唔會多咗,而刑事一定要有刑事嘅心態去做一件事。」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認為,本港司機確較為急躁,主因生活壓力大,「人人要搏殺,行路都要快」,他又認為,不能將全部意外責任歸咎司機,本港不少舊路都未乎新安全標準,急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