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財赤困擾,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透露,港府對發債問題已到決定性階段。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也表明會盡力協助,並正研究,容許將政府債券與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作相同看待的利弊,此安排可讓銀行利用政府債券作為獲取貼現窗服務的抵押品,從而確保政府債券與外滙基金票據一樣能以有利條件定價。
唐英年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希望香港可發展為具深度及流通性的債券市場,以扭轉港人大部份以股票作投資工具的現象。
他指出,政府發債所得資金,會用作未來5年的部份基建項目,但不會作填補政府在經常開支方面的赤字。他表示,該些基建項目不一定是收費的路橋,着眼點是要具長遠經濟價值。
任志剛在最新一期《觀點》中呼應唐氏言論,指假若政府決定發債,無論是臨時性質抑或類似外滙基金票據的定期計劃,有關安排都可以很快完成。他相信,政策委員會及行政會議就此進行內部磋商,以至有需要由立法會審議有關決議等程序時,發債籌備工作已可同步進行。
另外,為解決財赤,唐英年表示,長遠希望引入銷售稅,而不是增加利得稅,因為後者稅基較窄,來源並不穩固,但開徵銷售稅的先決條件是須獲得公眾廣泛支持。他明白這會十分困難,立法估計亦要至少兩年時間。
不過,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資深稅務合夥人羅盛慕嫻不贊成開徵銷售稅。她認為,對旅遊業及民生均沒有好處,而且本港以中小型商店為主,向遊客實施退稅較困難。她指出,港府應着力縮減開支,例如公務員薪酬及將服務外判,並檢討間接稅及政府收費。她贊成以發債方式,開展特定基建工程或投資項目。她相信隨着經濟好轉,政府收入增加,財赤壓力會紓緩。
德勤預計,本財政年度港府財赤750億元,接近政府估計的下限。該行又預期今年經濟增長3.5%,較政府預期3%高。
羅盛慕嫻認為,港府不一定要以08至09年度作為滅赤限期,而是要讓人看到政府有信心及有能力處理財赤問題,不致影響信貸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