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中常委一致通過接受曾鈺成辭職。曾鈺成表示,民建聯在部份市民中未獲支持,與數月來他的言行有關,他會深刻檢討對民建聯的影響。
其實,曾鈺成更應檢討的,是他對董政權的影響。他曾說民建聯選舉挫敗,是受特區政府的民望低迷所累,事實上可能相反,是特區政府的民望低迷是受民建聯的影響及指引所累。
最明顯的例子是廿三條立法。
民主派、大律師又或是像筆者這類的評論者的意見且不說,即將退休的警務處處長曾蔭培以政治中立、言詞謹慎見稱,他上周接受退休前訪問,被問及廿三條立法時,他有關這問題的含蓄的談話較少被報章引述,其實意味深長。他說,若廿三條再提出討論,要有一個立法時間表,新法例必須有清晰保護國家安全的目標,若只是形式上立法,就失去立法的意義。
這段話實際上點中了董政權去年九月推出廿三條立法的癥結所在。首先,是沒有一個立法時間表,過去五年多都沒有為廿三條立法,去年推出,就要趕在今年七月完成三讀通過。甚麼原因?不用說是為了選情,使市民有時間消化這個衝擊,並且可讓民建聯以通過後無檢控案例來反擊民主派。趕七月九日的期限是配合十一月的區選和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七一示威後,民建聯提出三項修訂,董政權於是堅持在七月九日硬闖立法會。直至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轉態後,才予以押後。最後,又為了配合選情而將立法草案撤回。董政權在廿三條立法時間上,完全聽從民建聯的指揮,並無自定的明確的立法時間表。這是廿三條立法的癥結之一。
其次,曾蔭培表示,新法例必須有清晰保護國家安全的目標,若只是形式上立法,就失去意義。這是去年九月推出廿三條立法的另一個要害。
曾蔭培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是說,倘有清晰的保護國家安全的目標,香港市民一定會支持立法。但現時已有的香港法律是否不足以保護國家安全呢?過去六年,是否因為廿三條沒有立法,而使香港的存在危害了國家安全呢?廿三條立法的內容,是否能提供對國家安全的保障呢?又或者只是形式上立法,甚至會是削減了香港人的自由和人權呢?這是曾蔭培也是香港市民的質疑所在。
董伯一再說,為國家安全立法是「天經地義」;唐家璇說,不為國家安全立法,回歸有甚麼意義?民建聯提出「沒有國哪有家」。這些說法都是從意識形態出發、從概念出發,要在「形式上立法」,而不是有清晰保護國家安全的目標。
在廿三條立法上,民建聯肯定對董政權起了重要的指引、提示、相互配合的作用。七一示威的民主訴求既是針對董政權,也是針對民建聯。民建聯倘不深刻檢討這六年來它對董政權的影響,則難逃與董政權一起沉淪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