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城市論壇」,七一大遊行搞手蔡耀昌批評,區議會委任制已淪為董建華的一個政治分贓,成了民建聯、自由黨等「撈政治油水的地方」。田北俊反駁:「自由黨資源大把,萬多塊錢油水我們不會去揩。」田主席錯了,「政治油水」說的豈止是錢,焦點是權。搞政治的目的,最終是奪權。即使是有限的權力,仍可讓人無比的亢奮。
毛孟靜
當然,眾所周知,區議會並無實權,這場投票結果的轟動,象徵意義比甚麼都重,重得令這條有關一個中國城市的街坊選舉新聞,可以得到國際傳媒大招牌的青睞。一向以實幹地區工作膾炙人口,包括辦蛇宴及荔枝團的左派,竟然眼巴巴看着地方變天。
有理由相信,民建聯跟自由黨一樣,「資源大把」,不一定需要去揩委任區議員薪金的油水。但民建聯先天的存在價值,是為北京緊抓基層意識形態。區議會,是他們的存亡關口。
民建聯這次大敗後,套用大陸的述語,「要把壞事變好事,化被動為主動」。但這個黨已陷入一個困局,找不到中間路線,更不見出路。
是曾鈺成自己老早公開說明的,民建聯負面形象有三:「保皇、親中、轉軚」。轉軚,就是黨中人不時意圖搞左右逢源,玩中間路線造成的致命傷。
年前電視遊戲節目《百萬富翁》流行的時候,報上政治欄有這麼一條模擬問題:「民建聯在以下哪一次事件中沒有轉軚?
A.立法會表決『殺局』草案,黃容根去了與選民飲茶。
B.立法會表決紅隧加價,曾鈺成被吳榮奎熊抱。
C.立法會表決行政長官選舉條例,民建聯接納中央有權將特首免職。
D.真誠為香港。」
上述文字如今讀來,那份似曾相識,已充滿歷史感。當然還有炒路祥安事件、賭波合法化。而最重頭的,自然是在二十三條這齣長篇劇中,民建聯中人接二連三的黑白講。
這個黨有這樣的歷史打底,很難洗底,惟望從今改過自新,盡量少轉軚就是。但不轉軚就等如企硬,企硬就仍然是親中的保皇黨。
親中,就像舐犢情深,友誼萬歲一類詞語,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央叫你「熱烈擁護以董建華為首」,難道你會翻臉去與劉慧卿把臂喊倒董不成?
曾鈺成怪董建華的弱勢政府拖累了民建聯,也是事實。如果董先生事事妥當,國泰民安,保皇黨也就花好月圓。但這名特首事事顢頇,錯漏百出,變相動輒提醒市民他是受欽點的,他並未得全民投票的支持,就動不動把民憤推向更上層樓。
任何委任制原本都是中性的,任何文明社會的領導人都可委任甲乙丙出任要職,遑論街坊議會。但董建華非但不是民選,沒有選票在後面支持之餘,市民透過新聞構成的歷史,對他委任哪些人、哪種人的品味、眼光以至意圖,已失了信心。
對「皇」失了信心,即是對「保皇黨」也失了信心。風雨紫荊豔,那朵紫荊,叫民主派。諷刺的是,民建聯全名民主建港聯盟,一樣以民主掛帥。
學人胡菊人曾引述趙紫陽這番話:「我們真民主搞得很假,人家假民主搞得很真;假民主搞得很民主,真民主搞得不民主。」趙紫陽這番話,也請民建聯中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