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國企期指出籠利與弊

陸叔理財:國企期指出籠利與弊

國企指數期貨下周正式出籠,因而刺激資金追捧國企股,令國企指數成功突破4,000點大關。
回顧過去每次有新的期貨產品推出市場,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往後產品受市場注視程度亦會隨着時間而淡化。那麼,今次國企指數期貨的出現,又會否與其他期貨產品的結局一樣呢?
大凡衍生工具交投活躍與否,最重要還是看現貨市場有多大的波幅,大戶既可用來為國企股投資組合作對沖,亦可藉着現貨市場的波幅,在期貨市場獲利。就以國企股現貨為例,其歷史波幅高於恒指現貨,尤其是適逢今年國企股熱潮,這個對比更形明顯。
在未來一年,我預期國企股仍是市場的焦點,在預期交投活躍及有相當波幅的情況下,國企指數期貨應該會頗受市場歡迎。從另一角度而言,過往國企股都會有借勢急跌的情況,究其原因,是當國企股下跌時,沒有衍生工具可用來對沖現貨,投資者惟有沽貨離場,以減低損失。日後國企期貨指數出籠,某程度上可緩衝國企股急跌的機會。
另外,在國企期指面世之前,市場普通對國企股表現抱樂觀態度,原因是大戶日後無論是藉國企期貨造好或是造淡,也需要儲備充足的貨源,當中尤以重磅的中石油(857)、中石化(386)、中電信(728)及近日不斷獲追捧的汽車股及金屬類股份,最受市場注視。

改革成果漸見
然而,不少投資者會擔心,一旦國企期指面世後,大戶會借勢沽空造淡,為國企股走勢添上不明朗因素。對此言論,我們可分兩個層面來分析:一是國企股本身的基調有沒有轉變?另一方面是短期走勢。
以目前港股基調及市場資金充裕情況而言,大市大幅調整的機會不大,國企即使要調整,也屬健康的調整。因此,暫時客觀條件不足以讓大戶一面倒借勢造淡。此外,國企股經過多年的改革,成果漸見,而觀乎今年公布業績的國企,普遍成績表都是理想的,所以,若從基本因素而論,這些企業還有值得持有的空間,基金大戶亦不會短時間內借期貨的出籠而大舉沽貨套利。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國企期指出籠後,國企現貨市場必定較之前波動,而近日的連番升勢,不排除屆時會有獲利盤出籠而加大國企股調整深度。因此,在這次升浪趕不及上車的投資者,最好還是靜觀其變。至於其他一眾重磅股,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電信,屆時可能會成為大戶舞高弄低的工具。所以入市作長線投資的部署時,必須考慮這個風險因素。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