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為了減壓或享受也好,芬蘭浴場總有不少人經常光顧,環境濕濕暖暖的浴場,其實是數不盡的病毒與真菌的溫床,容易令人感染各種皮膚病。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提醒大家,最有效預防的一招,就是自備拖鞋,藉此減少接觸真菌病毒,減低惹上皮膚病的機會!
記者:陳淑君 攝影:陳盛臣、蔡鴻雯
模特兒:Rockson、Hyoni(StarLegendWorkshop)
皮膚科專科史泰祖醫生稱去芬蘭浴浸在熱水中,使人皮下血管擴張,令人覺得舒暢;肌肉及關節亦鬆弛,有助去除疲勞的感覺。不過,北歐有不少研究,指在暖水浴池的周圍環境,可找到大量真菌及病毒,數目是多到天文數字!
醫生金句
「浸浴會令血液集中喺四肢,腦部缺乏血液,肥胖、年紀大、患心臟病、高血壓同食緊血壓藥物嘅人會較容易因此頭暈甚至休克。」
皮膚科專科 史泰祖醫生
芬蘭館內濕氣重且地面濕滑,利於真菌生長,這些公用設施如果消毒不周,便會容易引發以下病症:
灰甲
引起足癬的真菌感染腳甲或指甲,會令指甲腳甲變厚、變黃,四種皮膚病中,以灰甲病情最嚴重。
治療法:即使服用新一代藥物治療,也需時三個月。
去芬蘭浴除了容易感染多種皮膚病外,還潛在感染其他傳染病的危機。例如池水消毒不當,可感染眼炎、紅眼症、耳炎;乙型及丙型肝炎亦可透過人與人接觸感染。
皮膚乾燥發炎
不少人到芬蘭浴都喜歡浸大浴池,但長時間浸在暖水浴池,會帶走保護皮膚的油性皮膚膜,令皮膚發紅及龜裂,出現所謂Winter'sitch,尤其有濕疹傾向的皮膚,所以史醫生建議最好不要浸浴超過十五分鐘。
若浴場池水消毒處理不當,更容易令皮膚受細菌感染,皮膚出紅點、發炎、腫脹、出水等。
治療法:塗搽經醫生處方含類固醇及抗生素的藥膏。
足疣
疣是由一種過濾性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HPV(HumanPapillomaVirus)引起,病徵是腳板會長起硬粒,隨着患者走動及身體的重量而壓平,還會愈壓愈深,令患者走路時感覺疼痛。同樣,進行按摩時,若個人皮膚有破損時,也較易被他人傳染。
治療法:塗搽藥膏和服用醫生處方藥物。
足癬
足癬俗稱香港腳,尤其赤腳在更衣室、浴池附近或有水迹的地板走動時,均要留神。
足癬真菌可以在潮濕的地板至少生存一天,只要患有足癬的人在這類地板走過時,便很容易傳染他人。患有足癬往往令腳板尤其是腳趾罅甩皮、發癢及起水泡。
治療法:病情輕的可搽藥膏,兩至三星期便有明顯改善,至於服用新一代特效藥物,一般的治愈期約為兩星期。
據史醫生看法,在芬蘭館患上的皮膚病大部份都是由腳部開始,即使表面乾淨的地氈,亦利於真菌繁殖,史醫生建議顧客留意以下三點:
1.自備拖鞋
為了減低從潮濕地板感染真菌及病毒,最好是自備拖鞋,阻隔被感染的機會。
2.多搽潤膚膏
浸浴後多塗潤膚用品,可以補充皮膚油脂,還有不要用肥皂洗澡,以免帶走身體表皮更多油脂。
3.避用公共睡衣毛巾
要留意場地的衞生設備,若地板經常濕淋淋,浴池抽水系統欠佳,便極有機會感染各種皮膚病。此外,一些場地會提供睡衣、毛巾、浴袍、紙內褲,若果不夠整潔,一樣容易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