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朱太:
Q:本人的兒子今年二十歲,身體健康,但從小到大將雙手伸直平放半空時,總有手震的情況,連穿針線都有困難,為甚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A:手震可分三種,包括靜止手震,如將雙手放在膝頭上,即使不動也會手震,典型病症是柏金遜症;其次為位置性手震,例如提高手時才會手震,典型病症是緊張性手震;第三為動作性手震,即是做某一個動作才會手震,例如拿起一杯水時會手震,典型病症是遺傳性手震。
一般來說,小朋友較少出現手震,這位讀者的兒子從小便有手震,很大機會屬遺傳性。導致手震有很多原因,除了遺傳,小朋友可能是跟甲狀腺功能過強、受藥物影響(如哮喘或收鼻水的藥物刺激)或一種較罕見的身體排銅功能障礙的退化病(WilsonDisease)有關。四十歲以下的病者除受甲狀腺功能、藥物、酗酒或遺傳影響外,也因為緊張或神經衰弱導致。四十歲以上的患者最常見是柏金遜症、老人退化性手震或小腦腦幹中風之後遺症等。此外,有時內臟功能失調,如肝、腎功能衰竭也可引起手震。
Q:在甚麼情況下需要接受治療?
A:若果手震輕微而又不影響工作和學習,或只是偶爾發生,基本上不用理會,但若果手震情況相當頻密便有需要找出手震的原因,配合適當的治療。如針對遺傳性手震來說,普遍採用藥物β-blocker,但若患者有哮喘病歷,便需小心使用。如試過多種藥物都無效時,可考慮進行手術,但要承受可能導致癱瘓的風險。
如有任何健康問題查詢,可傳真至:27420542或郵寄予本報,地址:香港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8號《蘋果日報》副刊「保健Q&A」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