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標準」 - 鍾偉民

「最高標準」 - 鍾偉民

世衞組織有個叫米蘭的女人來澳門,說「澳門是亞太區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屬於衞生標準最高的地區之一」,希望這番客套話,真的能夠驅策澳門人,尤其負責環保的官員(如果有的話)上進,終有一日,成為「最高標準」。
一個地區,巿民能活得健康,醫療設施完善,當然是重要的;但環境保護做得好,食水乾淨,空氣少污染,大家也不必經常使用這些「設施」了。澳門的路環島,沿街放毒的「綿羊仔」絕少,樹木繁茂,空氣清新,如果說路環是亞太區衞生的「最高標準」,我是很同意的;但小店旁那條荷蘭園大馬路,那位米蘭女士,大概沒到那裏去站上一站,走上一走,朝六晚十二,點算一下飛馳而過的毒綿羊,呼吸一下毒綿羊噴發的黑煙有多濃厚,聆聽一下毒綿羊製造的噪音有多刺耳……四十多萬人的城巿,擠在一座半島的私家車和毒綿羊,早就多得不成比例。
這是一座旅遊城巿,三兩年後,還可能成為「亞太區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最過癮好玩的旅遊城巿,大家對澳門有期望;然而,綿羊噴發的毒氣無管制,車輛不斷暴增,一個到處大塞車,毒煙和噪音籠罩的「旅遊城巿」,會讓人留下甚麼印象?
澳門的住宅,窗戶多裝上鐵柵和「窗花」,鐵籠一個個懸空高掛。「這樣把自己關在屋裏,像坐牢,怎麼能住得健康?」暗想:鐵籠掉下來,砸中無辜,那些「最高標準」的「醫療設施」,是否還管用?旅客見了,會不會覺得澳門人有一流的生活質素?初時不體諒,後來才明白:小地方,天天有人「爆格」,連板樟堂這樣的旺區,晚上都有毛賊撬門搬去皮鞋數百雙,能不人人自危,怕盜賊早晚「光顧」自己?為免跟強盜搏鬥影響健康,這樣「最高標準」的防盜設施,也是必須的。
澳門人,活在太多的「最高標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