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半小時織一條頸巾<br>毛冷店趕時髦開客路

教人半小時織一條頸巾
毛冷店趕時髦開客路

現代社會,一切講求快、靚、正,偏偏毛冷這盤生意,就要考驗顧客毅力,往往慢工出細貨。在旺角商場開業的彌敦毛冷店,面對一群「坐唔定」的年輕顧客,店主廖敏兒就看準他們趕時髦,但無耐性的心態,推出買毛冷,教織頸巾、帽及手襪等,數小時可織出成品的服務。

旺角街坊對彌敦毛冷的名字不會陌生,廖敏兒父親開設彌敦毛冷已40年,一直在前瓊華酒樓原址的地舖經營,十多年前,瓊華酒樓改做商場,廖敏兒父親才搬往一街之隔的樓上舖。
直至數年前,瓊華商場落成,瓊華老闆邀請「老主顧」廖父到商場開舖,廖父也趁機培養女兒「接班」,故在瓊華商場,開設規模較小的分店,讓女兒學習如何經營毛冷店。

新式商場客路不同
原本從事圖書出版推廣工作的廖敏兒,雖然家中的女性全是編織高手,但她本身對編織的認識,仍停留在家政課階段,「從來沒有一件成功的作品」。01年7月落實開分店,用了個多月籌備便正式開業,廖敏兒也由7月開始惡補編織,9月就上手。
有了基本知識,廖敏兒面對的另一個難題是客源。彌敦有40年歷史,累積了一批熟客,但習慣到總店購物。新店的客路以行商場的年輕人為主,加上現代社會,肯花時間織冷衫的人買少見少。
廖敏兒說,一般毛冷店都有免費教織冷衫作招徠,但分店坐落新商場,人流以學生及上班女性為主,「唔識織嘅人,根本無興趣」,於是廖敏兒想出教織頸巾吸引客人。

教織帽有最低消費
她指出,近年日本推出很多超粗毛冷,半小時可織出一條時款頸巾,初學者既易上手,又容易有成功感。加上店舖面積小,無足夠地方教授織冷衫,「要學織冷衫,就轉介佢地去總店,個度特登請咗個上海師傅教織衫」,由於學織頸巾並非難事,為繼續留住顧客,她又推出教織帽或者手襪的招數。

廖敏兒解釋,由於編織帽子及手襪工夫較多,但所用毛冷則很少,所以一般毛冷店都不會教授。於是她要求顧客要買滿一定金額才免費教授,「織一對手襪其實只係用一個冷球左右,所以我畀顧客累積單據,你問我其他問題我唔會答,總之一個銀碼,教一樣嘢。」

四個月生意頂全年
除了要諗「橋」招客,在入貨方面,廖敏兒也花了不少心思,「嚟買冷嘅客人,9成用嚟送禮,得1成係自用。送禮當中絕大部份係織畀男朋友。」所以即使顧客以女性為主,但彌敦毛冷90%貨品顏色都適合男士。不過,廖敏兒說,近期多了男孩子學織頸巾「冧」女朋友,所以店舖貨品也增加了色彩。
毛冷是季節性貨品,每年旺季集中在9月至聖誕前夕,最多可延至情人節前夕,之後的生意,廖敏兒以「租都唔夠交」來形容,所以彌敦每年靠年尾4個月賺夠全年生意額。
踏入夏天,她就轉教勾公仔,「教勾公仔其實幫唔到幾多,但好過無細藝。」其實學懂勾公仔,是由於夏天門庭冷落,與另一店員看書自學,懂得竅門後便收徒,每小時30元,算是在淡季的一點幫補,到旺季教勾毛公仔的服務即暫停,全力賣毛冷搵真銀。

廖敏兒有一個男客人為了逗女朋友開心,無懼別人的奇異目光,毅然學勾公仔,結果當然能完成「大業」,有公仔為證。

夏季是淡季,所以廖敏兒轉為開班教勾公仔的技巧,由於製作極花心思,所以每小時學費30元。

夏季是淡季,所以廖敏兒轉為開班教勾公仔的技巧,由於製作極花心思,所以每小時學費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