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誤為咳藥水 去年殺死一童<br>殺蟲劑可以殺人

家人誤為咳藥水 去年殺死一童
殺蟲劑可以殺人

【本報訊】現時本港有逾百種不同成份的除害劑或殺蟲劑,急症科醫生提醒市民要慎防誤用,尤其不要放在幼童可接觸到的地方,以及不可與食物同放一處,去年屯門醫院便有一宗農業用除害劑被誤當咳藥水服用,導致一名兩歲幼童死亡,而該院每月都有一至兩宗幼童誤服藥物個案。 記者:梁洵瑜

屯門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顧問甘澤華接受訪問時表示,該院每月約有三至五宗誤用殺蟲劑或家用除害劑個案,其中絕大部份是自殺個案,意外地誤用的個案較少,但由於部份農業用除害劑毒性較強,誤用可以致命。
去年一名兩歲幼童的家人,錯誤地將一種名為帝仙隆(Diazinon60EC)的農業用除害劑當是咳藥水,餵給幼童服用。
由於該除害劑屬毒性較強的有機磷,幼童入院後終告不治,而搶救幼童的兩名醫護人員也因吸入有毒物質而感不適。

吸入導致破壞神經
他強調,雖然誤用除害劑的個案不多,但毒性強的除害劑足以致命,故除害劑必須小心存放,最好在樽裝上貼上警告字眼或符號;而為免醫護人員在搶救時吸入有毒物質,醫護人員應穿上保護裝備,及在獨立抽風系統病房內進行搶救。
此除害劑是農作物除蟲劑,不適合家居使用,但同屬有機磷的Diazinon類除害劑,則仍有少數的家居盆栽用殺蟲噴霧劑含有此成份,早前香港管弦樂團前鼓手在演藝學院吸入此類殺蟲劑後神經遭破壞,索償二千多萬元,但現時常用的家居殺蟲劑成份多是除蟲菊酯類,毒性較弱。
急症科醫生陳德勝說,市民不應用一些飲料或食物的罐或樽盛載消毒藥水或殺蟲水,曾有人以可樂樽盛載松節油,結果造成誤服,須入院治療。
現時法例規定殺蟲水等除害劑包裝上,應該列明如「毒藥」或「遠離孩童」等警告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