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食店坑渠鼠充佳餚

廣州食店坑渠鼠充佳餚

吃厭了家禽的廣東人最近轉而愛吃田鼠肉。籠仔鮮荷蒸鼠肉、油泡鼠肉、蘆筍炒鼠肉片等十多道「鼠菜」最近在廣州大受歡迎。不過,部份食店為牟取暴利,把寄生蟲感染率高達四成的坑渠老鼠冒充田鼠出售,還改個雅名叫「嘉鹿」、「天鹿」等。

由於廣東人傳統認為,「一鼠當三雞」,鼠肉營養豐富、吃田鼠能滋陰壯陽,最近有不少廣州人均駕車到郊區吃鼠肉。但業內人士指出,部份餐廳把俗稱坑渠老鼠的褐家鼠,魚目混珠,充當田鼠售賣。

老鼠寄生蟲感染率高
據悉,廣州一些餐廳的鼠菜款式多達十五種,包括:鐵串燒鼠肉、天麻參炖鼠肉、馬蹄竹蔗鼠肉煲、碧綠麒麟鼠肉和七彩鼠肉絲等,還改了很多雅致的名字,用盡了炖、煲、燒、炸、炒、扣等烹調方法,因而吸引了大批食客,令賣鼠肉的餐廳生意十分火爆。
但是,廣東省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最近在廣州、中山、江門和深圳等地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這些城市的小型獸類寄生蟲感染率平均達百分二十九點四。
調查發現,深圳市坑渠老鼠的寄生蟲感染率,高達百分四十七點八,廣州坑渠老鼠的寄生蟲感染率也有百分三十九點三。廣州的坑渠老鼠感染縮小膜殼縧蟲情況嚴重,普遍一隻老鼠感染十條以上。

專家:傳播疫病勿吃
專家強調,鼠類是多種傳染病病源的儲存宿主和主要傳染源,其中屬中國三十五種法定傳染病例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熱和鈎端螺旋體病等。而且,鼠肉與雞、豬等禽畜肉的蛋白質氨基酸結構差別不大,所含的各種微量元素及維他命等營養物質並不比其他肉類豐富。
廣東省衞生監督所的負責人指出,根據中國的《傳染病防治法》以及《食品衞生法》的相關規定,家鼠、野鼠均為多種疫病的傳染源,應加以消滅,而且嚴禁作為食品售賣。
廣州《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