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的大名在九十年代是響噹噹的,不知道劉吉與江澤民關係的,不應該在中國政壇混下去。據說,江澤民權傾天下的時代,偌大的中國只有劉吉一人毋須通傳,逕自走進中南海「江府」,稱第一夫人王冶坪為「大嫂」,吃「大嫂」做的上海菜。這說法有點玄,但劉吉是江澤民三大政治心腹(另兩人是曾慶紅和陳至立)、江的重要智囊,則是毋庸置疑。
可是,現在擔任上海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執行院長的劉吉,以「知名學者」身份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卻盛讚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經濟改革決定,「展現了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進行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的偉大魄力、巨大能力和無窮潛力」,並以「開局良好,潛力深厚」概括新一屆領導的表現,列舉他們的六大突破性創舉。
劉吉是中國思想解放的先鋒式人物,一直主張更大膽的政治體制改革。一九九六年起,《與總書記談心》、《交鋒》、《現代化的陷阱》等主張思想解放、大膽改革的叢書相繼出版,劉吉或參與策劃,或寫序,因而被左派痛罵是自由化分子,而自由派又指摘他旨在替江澤民塗脂抹粉。
江澤民近年的自由化主張,例如保護私有財產、准許資本家入黨等,都有劉吉主張的影子。可是,因政見不合,劉吉和日益保守的江澤民在九十年代末分道揚鑣。九八年劉吉從社科院副院長退下來後,再難見到他大搖大擺的進出江府。
劉吉年屆六十八,政治生命已走到盡頭,現在以江的前心腹智囊投向胡、溫,也不會撈到甚麼實際好處。若他繼續保持沉默,不表態挺胡,最多只會繼續被江冷落,不會有甚麼損失。
相反,他現在公開挺胡、溫,不但會被指摘「倒戈」,甚至會遭到江派的報復。中共政治最忌諱的就是「倒戈」。為甚麼劉吉如此冒險呢?
筆者相信,他是聞戰鼓而心躁動,胡、溫走的改革路線跟他不謀而合,他要為胡、溫的改革吶喊助威,希望胡、溫能助他了卻心願。
當然,劉吉在中共官場打滾多年,深知政治的殘酷,若非他自己沒甚麼痛腳讓人抓住,而胡、溫的地位又非常穩固,江派暫難回朝,甚或不少江澤民親信已經悄悄倒向胡、溫,他也不可能冒此殺頭大險,為胡、溫改革叫好。